控血糖:新药未必比老药好
在日前举行的“2013年糖尿病东西方交流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目前,糖尿病人基本上都是联合用药。从“控糖”效果及用药风险上考虑,新一代药物未必比老药更安全有效。双胍类联合磺脲类药物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临床一线“降糖”最有效的武器。
生活方式干预无效就要果断用药
“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例数为680万,其中不少为年轻人和儿童。”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燕铭介绍,患者需要坚持治疗控制血糖,以减少因并发症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据统计,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另外,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肾病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如何把糖尿病这只“猛兽”投入可管可控的“牢笼”,成为糖尿病医学界追求的目标。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如果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的治疗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就必须开始药物治疗。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强化血糖控制是减少糖尿病病变和死亡发生风险的最有效措施。
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降糖效果最赞
201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推出的共识《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以患者为核心的治疗方案》中指出,磺脲类血糖控制药物使用历史悠久,可快速刺激胰岛素释放,强效降血糖。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磺脲类药物都被推荐为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之一。在中国,双胍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都成为一线推荐治疗药物。“通常,病人如果没有禁忌症,首先考虑用二甲双胍,如果不能耐受二甲双胍,比如肾脏不太好或消化道症状明显的病人,就可以换成磺脲类药物。实际上,目前临床上很少只用一种药就能控制住血糖的,如果单用二甲双胍效果不好,就可以加上磺脲类药物;如果是糖化血红蛋白一开始就很高的病人,刚开始治疗时就可以用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焱教授说。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联合第三代磺脲类药物的治疗方案,可在最短80天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比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提前了60天。
提醒
新药不一定比老药好
据了解,目前,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五大类: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增敏剂、DPP-4制剂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少人在选用药物时,总觉得贵的肯定比便宜的好,新一代药物肯定比旧药效果好。
对此,李焱持反对意见。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口服降糖药依然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最早的口服降糖药双胍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已经在临床上使用60多年了,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一线用药。更早的有阿司匹林(不是降糖药),已经使用100多年了,现在还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这些老药物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我们对它们的副作用非常了解,也很好掌控。相对来说,新药虽然克服了旧药的一些缺点,但在临床使用时间较短,长期使用效果如何我们心里还没数。”李焱说,所以,不能说新药就一定比老药好,适合病人的才是最好的。
生活方式干预无效就要果断用药
“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例数为680万,其中不少为年轻人和儿童。”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燕铭介绍,患者需要坚持治疗控制血糖,以减少因并发症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据统计,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另外,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肾病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如何把糖尿病这只“猛兽”投入可管可控的“牢笼”,成为糖尿病医学界追求的目标。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如果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的治疗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就必须开始药物治疗。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强化血糖控制是减少糖尿病病变和死亡发生风险的最有效措施。
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降糖效果最赞
201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推出的共识《2型糖尿病血糖管理:以患者为核心的治疗方案》中指出,磺脲类血糖控制药物使用历史悠久,可快速刺激胰岛素释放,强效降血糖。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磺脲类药物都被推荐为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之一。在中国,双胍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都成为一线推荐治疗药物。“通常,病人如果没有禁忌症,首先考虑用二甲双胍,如果不能耐受二甲双胍,比如肾脏不太好或消化道症状明显的病人,就可以换成磺脲类药物。实际上,目前临床上很少只用一种药就能控制住血糖的,如果单用二甲双胍效果不好,就可以加上磺脲类药物;如果是糖化血红蛋白一开始就很高的病人,刚开始治疗时就可以用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焱教授说。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联合第三代磺脲类药物的治疗方案,可在最短80天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比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提前了60天。
提醒
新药不一定比老药好
据了解,目前,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五大类: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增敏剂、DPP-4制剂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少人在选用药物时,总觉得贵的肯定比便宜的好,新一代药物肯定比旧药效果好。
对此,李焱持反对意见。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口服降糖药依然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最早的口服降糖药双胍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已经在临床上使用60多年了,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一线用药。更早的有阿司匹林(不是降糖药),已经使用100多年了,现在还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这些老药物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我们对它们的副作用非常了解,也很好掌控。相对来说,新药虽然克服了旧药的一些缺点,但在临床使用时间较短,长期使用效果如何我们心里还没数。”李焱说,所以,不能说新药就一定比老药好,适合病人的才是最好的。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