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标准化和个性化并进
作为现代化进程的“附属品”,糖尿病就像一只“猛兽”,吞噬着人们的健康。糖尿病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更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及心理上的双重伤害。那么,如何把糖尿病这只“猛兽”投入可管可控的“牢笼”里?日前,2013糖尿病管理交流论坛举行,与会专家指出,标准化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的普及刻不容缓。并且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还需加上个性化治疗。
糖尿病是因人体胰岛功能衰退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等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与会专家指出,患者需要坚持治疗控制血糖,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强化血糖控制是减少糖尿病病变和死亡发生风险的最有效措施。因此,有效的标准化药物治疗方案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在众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目前第三代磺脲类药物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然而,在血糖控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对此,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刘超教授表示,每个患者的病例特点或者期望值不一样,所以在标准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应该再适当有个体化的治疗。他提到,规范治疗的基本体现从文件上来看是标准化,而从实际操作中来看是同质化,所有的同质化医疗服务实际上也是实现了标准化治疗。所以在不违反标准化的情况下,个体化治疗就是要选择各种治疗方案和符合每个人不同的治疗目标。然后,在个性化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进行精细化治疗。可以这样理解,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是规范,达到同质化医疗服务的目的。个体化是对每个患者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所采用的一些调节,而精细化则是更加微细的调节。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