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群患脂肪肝达50%以上

温商网 4210 2013-07-05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与运动习惯的变化,致使我市脂肪肝患者不断增加,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为了方便脂肪肝患者进行专业的治疗,我市脂肪肝门诊在温医大附属一院设立,脂肪肝门诊将采取健康教育+全面监测+药物治疗+跟踪随访等综合治疗方式,积极担当脂肪肝宣传、治疗的重要任务,为众多脂肪肝患者提供专业、便捷、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指导。

肥胖的人患脂肪肝达50%以上

       记者采访了解到,高级白领、职业经理人、政府官员等这些人人艳羡的职业群体,成为脂肪肝的高发人群,罗先生就是一位。罗先生今年40岁,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副总,年薪近百万元,属于当今最吃香的“高富帅”阶层。然而,随着事业的兴旺发达,罗先生不断地“发福”,前年还查出脂肪肝。对于年轻气盛的罗先生来说,“脂肪肝不就是好吃的,好喝的多了吗?”因此他也没有在意。近日,他突然感觉身体老是困乏,做事力不从心,而且食欲不振。到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中度肝硬化。如任其继续发展,就易引发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根据我国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发病率约为20%,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区的脂肪肝患病率高达25%,个别地方达到30%。那些肥胖者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更容易得脂肪肝。脂肪肝患病率在肥胖人群中更高达50%以上,并出现年轻化甚至低龄化趋势。

       记者从市区各大医院了解到,现在每年体检中都有不少年轻人检出脂肪肝。温医大附属一院感染内科陈永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设立脂肪肝门诊,最直接的原因是脂肪肝病人越来越多,但患者的健康意识却跟不上,医疗需求很大,采取健康教育+全面监测+药物治疗+跟踪随访等综合治疗方式为这个庞大的群体提供专业指导,成了重中之重的任务。目前,温医大附属二院、市中心医院和市人民医院都还没开设这样专病门诊。

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三四十岁

      正常成人的肝脏重约1.8千克,其中脂肪重量占其湿重的2%-4%,如果该比重超过5%,或超过30%以上的肝细胞发生脂肪浸润(肝细胞脂肪变),就称为脂肪肝。根据我国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脂肪肝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常见肝病。

       有一家公司100名员工中37人的体检报告显示患有脂肪肝,平均年龄为38岁。陈永平教授称,在温州,脂肪肝发病率已经超过全国20%的平均水平,患者年龄集中在三四十岁。这主要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和体力活动减少这两个因素导致的。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人就发胖。四肢发胖问题还不大,但中心型肥胖或腹型肥胖,即我们常说的将军肚、啤酒肚是最容易出现脂肪肝的。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如果不采取很有力的措施,脂肪肝的发病率可能会继续升高。

       脂肪肝早期没有什么特异性的症状,往往很难引起重视,一般也不去医院诊治。确实大部分病人病情比较轻,可是有一部分会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即不仅脂肪沉积而且还有炎症,可伴有转氨酶升高。小部分脂肪性肝炎病人时间长了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又有小部分病人可能会发生原发性肝癌。

脂肪肝有“温水煮青蛙”效应

       脂肪肝健康咨询专职副主任护师薛黎明说,很多人认为,脂肪肝只是“小事情”,甚至错误地以为这只是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根本不需要治疗。但是在医生看来,多数患者将脂肪肝与普通的亚健康状态等同,这个认识是不正确的。

       薛黎明说,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得了脂肪肝不会让病人立刻觉得很不舒服,但它是“温水煮青蛙”效应,一二十年慢慢发展,临床很多病人来了就是肝硬化。因为脂肪肝早期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多不适,所以生活中很容易被忽视,而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肝脏脂肪沉积较为严重的地步。薛黎明说,预防脂肪肝,临床建议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该坚持每年体检一次。脂肪肝早期的症状偶尔会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胁胀隐痛等感觉。定期给脂肪肝高危人群做肝脏B超等是早期发现脂肪肝的最佳方法。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饮食搭配,合理制订运动量,减少饮酒,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合理应用基础药物治疗,监测和定期复查等专业规范的指导与治疗,对阻断或延缓脂肪肝的进展非常重要。合理饮食,除了人们熟知的限制饮食量——每餐吃七八分饱;注重合理的饮食结构——低脂、适量糖类、高蛋白及足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饮食外,还要养成“早好、午饱、晚少”的饮食习惯。而且,特别要留意的是,一定要戒掉夜宵。对脂肪肝病人而言,最适合且最有效的运动,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都是较好的运动项目。

相关链接

       健康人也要关注内脏脂肪。内脏脂肪主要分布于腹腔,腰围越大往往意味着内脏脂肪越多。建议大家经常测测体重指数、腰围和臀围,及时发现健康警报的信号。

算BMI(体重指数)

东方人BMI在18-24之间属正常,24-28属超重,大于28是肥胖

测算方法: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算腰围

参考数据: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肥胖。

测算方法:被测者双脚分开25至30厘米,体重均匀分布在双腿上,测量位置在肚脐附近水平位;测时皮尺要紧贴皮肤,但又不能压迫软组织。

算标准体重

参考数据: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

测算方法:标准体重=身高(cm)-105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