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餐后血糖7.8大型公益宣教活动在京举办
7.8mmol/L是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的上限,即使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一旦超过此值,即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具体而言,若空腹血糖正常(小于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介于7.8~11.1 mmol/L,就可以诊断为IGT(糖耐量减低),属于糖尿病前期。中国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郭启煜教授介绍,根据2007~2008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高达1.5亿,其中1.2亿为餐后高血糖。大庆研究20年随访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若不及时发现与治疗,92.8%的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且此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增加2至3倍。
郭启煜教授指出,为降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高危人群包括老年、肥胖、超重、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史、运动少等人群均应特别关注餐后血糖。此类人群在常规体检检测空腹血糖之余,应定期检测餐后血糖,以便尽早发现高血糖,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糖耐量减低人群,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戒烟限酒、适量运动都是有利于患者的生活习惯。对于难以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或仅靠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将血糖降至正常水平的患者,郭启煜教授表示,必要时应予以药物干预。阿卡波糖是目前中国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糖耐量减低的口服降糖药。
对于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风向标”。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只测空腹血糖,而忽视了餐后血糖的定期监测。事实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餐后血糖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餐后血糖达标是实现全面血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餐后血糖监测用以指导餐后高血糖的治疗。郭启煜教授强调,对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能达标,以及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程度的患者一定要密切监测餐后血糖。
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徒步行的活动单元,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与培训部副主任程玉兰带领现场的糖友进行徒步运动示范,这一活动同时也在预告一个延续活动“糖友千里健步行”已正式开始预热宣传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健步行活动也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与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糖尿病教育合作中心、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合作的全年公众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