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病患者可享受“个体化医疗”成果
个体化医疗 治病开方不再“一刀切”
在今天,“个体医疗”是一个热词,但这种新的医疗模式发展到现在,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以前去医院看病,在科室里看到一个年轻大夫和一个老大夫,我一定选老大夫。为什么呢?因为老大夫看过的病人多,经验丰富。” 上海罗氏制药生物标志物科学部门负责人李晓牧如是说,医学以前是基于经验医学,老大夫可能会给同样症状的患者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法。
“以往‘一刀切’的办法,对相同症状的患者给予相同的治疗方式,结果只会有部分患者受益。对其他患者而言,治疗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甚至会出现副作用。”李晓牧介绍称,例如针对恶性肿瘤的化疗,有患者接受治疗后癌细胞得到明显控制,而有的患者恰恰相反。
患者需求为先 15万个病人将获免费检测试剂
现在看起来,个体化治疗是肿瘤治疗一个发展方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享受到个体化治疗。上海罗氏制药生物标志物科学部门负责人李晓牧介绍称,相较其他国家,中国只有不到40%的病人得到检测,而另外60%的病人根本得不到检测和治疗。
“靶向治疗的患者要想达到好的疗效,就必须进行精确检测。”李晓牧说,为了弥合差距,罗氏在中国建立了首支专门生物标志物团队,去年在安装仪器设备同时,罗氏制药捐赠8.8万个检测试剂,“而今年,我们计划捐赠15万个检测试剂,起码帮助15万个病人在检测上获得免费的试剂。”
李晓牧还告诉记者,罗氏已经和几个慈善基金会在四个产品上有了援助项目的合作,只要患者符合医疗条件,患者自付部分治疗费用后,政府会支持一部分和罗氏也会捐赠一部分。
业界动态
成都建全国首个“诊断技术合作与示范基地”
去年,华西医院病理科与罗氏制药合作建立了全国首个“诊断技术合作与示范基地”,这不仅使病理检测结果的时间更快,可靠性更强,也为四川的病患得到个性化医疗服务提供了基础条件。
日前,在罗氏举办的“医疗创新时代媒体论坛”现场,上海罗氏制药生物标志物科学部门负责人李晓牧提到,目前,个体化医疗还局限在难治性疾病、复杂性疾病以及慢性病中,而用得最多的是恶性肿瘤。同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副校长步宏也表示,癌症是当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且各方面的预测都显示,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癌症患病人数将达到美国或欧洲患者的两到三倍。
“癌症的治疗,已经从单纯的手术,向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综合运用发展,而这么做的目的是为延长病人的生命。”步宏认为,靶向治疗是个体化医疗的一种,它能够定位靶点,并针对靶点展开治疗,精准度相比其他治疗要高。随着个体化医疗应运而生,医疗也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时代,进步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医疗”时代。
前沿医学
新药研发 罗氏走在前沿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日益多发,“癌情”也十分严重。这么多没有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给罗氏的新药研发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的药品研发,罗氏走在了前沿。
2000年,一个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在华成立;2004年,罗氏中国首个药品研究中心成立;到2007年,罗氏的一个全功能药品临床研发中心落成;之后两年,罗氏中国药品临床研发中心升级为亚太临床中心。去年,罗氏在西区的16个产品一共帮助了18万患者,到2015年罗氏计划把这个数字翻一番变成36万。
上海罗氏制药生物标志物科学部门负责人李晓牧介绍称,2012年到2016年以后,罗氏大概会有这十几个产品每年陆续上市,2013年会上市一个慢性淋巴瘤的产品。李晓牧还告诉记者,罗氏主攻的疾病领域是肿瘤产品,罗氏在这方面有非常强的研发能力,也是全世界公认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免疫产品、抗病毒产品、心血管产品、中枢神经产品、眼科产品。“中枢神经产品很有意思,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领域,如果你说目前老年痴呆不能治愈,但中枢神经产品却可以延缓老年痴呆进程,这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突破,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