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因工程的伦理思考和道德追问
有人说,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科技的狂飙突进,如果没有相适应的伦理道德的缓冲和润滑,其结果就像没有方向、没有制动的高速行驶的列车,很容易走向与人们本初愿望截然相反的结局。桑德尔敏锐地发现了这种可能带来的伦理上的问题。他认为,假如人们习惯于基因上的自我改进,个人将不再是“个人生活史的唯一作者”,这将会改进现有道德观中的三大关键:谦卑、责任和团结。他阐述了基因工程引发的平等、公平、爱、歧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简单事例的分析,不断变换条件进行论证,引人深思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的道德难题和情感压力。
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福是祸,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作者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前介入,以开放性的心态积极探讨,试图为基因工程研究从伦理道德上立法,建立规范、明确研究的底线。他从人文学者的审慎态度出发,认为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治病,而罔顾“人生的意义是个恩赐”和“对不速之客的宽大”,通过外在干预去追求完美,不仅可能达不到目的,还会带来人性价值贬抑。
在论述中,桑德尔展示了他深厚的哲学功底和人文关怀。他通过旁征博引、抽丝剥茧式的深入分析,不断地利用设问和正反两方面逻辑分析,让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忽然变得陌生,让我们曾经坚信不疑的立场变得可疑。桑德尔强大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环环相扣的缜密思考,让人感受到了逻辑思维带来的愉悦和美感,从而自然加深了对基因工程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作者试图从伦理道德等角度来劝谕人们审慎使用基因技术,还不如从更实用的角度寻找反对理由效果更好,例如基因工程作为新的科技成果,还没有经过足够的实验和时间来证明其副作用和危害的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