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新病毒可刺激旧抗体
美国科学新闻网站8月16日引述芝加哥大学免疫学家帕特里克·威尔逊的话说,科学家一向猜测,免疫系统能够基于过去的经验产生针对未来病毒的抗体,但没有证据支持这种说法。
纽约芒特西奈医学院的彼得·帕莱塞8月14日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报告称,他和同事对来自弗雷明汉心脏研究所的40位参与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这些出生于1917年至1952年的参与者经历过3次流感大暴发,分别在1957年、1968年和1977年。从1987年至2008年,参与者每5年主动提供一次血液样本。
帕莱塞的研究小组记录下抗体对抗3次流感时的变化。研究人员还测量抗体对1981年和1991年两次流感病毒变异的抵御能力。
该小组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接触新型流感病毒后体内抗体的数量也会增加。但对抗一种没有发生变异的病毒(细胞巨化病毒)时,研究参与者的体内抗体并没有增加,这说明新病毒对刺激旧抗体很重要。
报道称,新的研究还找到病毒的哪个部分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最适合的抗体。战斗范围最广的抗体是可以依附病毒衣壳上的曲茎部分的抗体。由于病毒的曲茎部分不会随着时间或病毒种类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疫苗最好从研究曲茎部分入手。
但曲茎部分自身通常在免疫系统里不会刺激大量抗体的产生。帕莱塞认为,将曲茎结构连接不同的病毒主体,就可以生产能对抗广泛病毒的疫苗,其持续抵抗时间也将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