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宝宝的验血报告
文|蒲丽霞(天津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
![]() 1
|
宝宝的血常规,看哪些指标?
血液常规检验包括: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分类。通常,病人如果需要验血,几乎都要查这几个项目,已成了一种惯例,因此它被称为“血常规”。
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列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一些比较专业的项目用不着深究,妈妈们重点看以下3个方面的检验结果就可以了。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氧从肺部到全身,然后载二氧化碳回到肺部排出。而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血红蛋白。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会随年龄略有变化。
但如果孩子贫血,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几类。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
其中,嗜中性白细胞占白细胞的38%~80%,主要抗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15%~40%,主要抗病毒感染。
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
医生根据白细胞的总数来判断孩子是否发生感染,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感染,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药物。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如果没有它,人们就会因为一个小伤口而血流不止。所以,如果血小板减少,说明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有些指标放在成年人身上是很高的,但是在婴幼儿身上却是非常正常的。验血报告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整体情况来评定。
当血常规指标异常
在标准的血常规化验单上,血常规指标一般在左侧,结果在中间,右侧括号内是正常范围。
血常规主要指标异常(升高或降低)的意义何在呢?
通常可以检测孩子有没有贫血或感染,或可能的血液疾病。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球压积(红细胞占血液中的体积百分比)是相关的,每个指数代表红细胞的不同方面,3项均低于正常则表明贫血;如果红细胞数过多则通常指示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心脏病。
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婴幼儿期缺铁性贫血最常见,主要由于喂养不当而摄入不够。其他慢性疾病或急慢性失血也可引起贫血。
白细胞数高于正常,一般指示有感染或炎症。
可以进一步做白细胞分类检查来区分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两者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
如果嗜中性白细胞明显增多,一般意味着有细菌性感染;如果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而伴有嗜中性白细胞相对减少,一般指示有病毒性感染。
细菌性感染治疗通常需要用抗生素;而病毒性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除非有继发性细菌感染。
血小板异常,一般可能有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血常规化验并非定性诊断试验,超出正常范围并不一定意味着不正常或患有疾病。医生通常需要结合病史、体检及其他化验结果和检查来综合评估判断。
例如,如果孩子无任何异常症状和体征,轻微的血常规化验超出正常范围不一定需要进一步检查。而有时,化验结果严重超出正常范围就可能需要进一步看专科门诊。
宝宝常见病的血常规信号
宝宝感冒或者生病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做血常规呢?
感冒
感冒一般不需要做血常规化验。因为普通感冒或病毒性感冒是自限性的,可能伴有3~5天低烧,一般5~7天自愈。
只有重感冒或感冒伴有高烧或感冒时间较长时,医生可能建议做血常规化验。
这时,主要通过看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来分析宝宝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从而辅助指导治疗方案。
细菌性感染一般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感染用抗生素无效,用支持疗法即可,也可试用抗病毒药。
腹泻
病菌从口而入是宝宝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病毒引起,有时候是由细菌或细菌毒素引起,或因滥用抗生素引起。通常腹泻是自限性的,即不用特殊治疗可自愈。所以腹泻一般不需要做血常规化验,适当补充水分,避免宝宝脱水即可。
严重腹泻,除充分补充液体外,则需化验大便常规,包括大便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大便潜血,以及虫卵和寄生虫、轮状病毒、大便细菌培养等等。以便查出致病原因对症治疗,一般不需要做血常规化验。
但如果腹泻伴有高烧,或整体情况低下,就需要做血常规化验及其他检验来辅助诊断。主要通过看白细胞数及其分类,来判断宝宝是否有血液细菌或病毒感染,或免疫低下等等, 从而对症治疗。
儿科大夫特别提醒
血常规指标的正常范围会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以及检测实验室的不同而上下略有浮动。所以,分析血常规结果时一定要参考相应性别年龄及实验室的正常范围。
血常规化验属于辅助诊断,不是孩子一生病就必须做的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有必要做。
血常规化验不是定性诊断试验,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分析才有意义。轻微超出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