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辉胜:血液病治疗领域的挖井人

新华网 4177 2013-09-05

个人简介

艾辉胜,男,中共党员,技术三级,文职二级,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中心第三临床部放射病中心主任、全军放射病救治研究所所长、全军核化医学救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央医疗保健专家,兼任国家放射病专委会副主委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是我国著名的放射病、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及学科带头人,我国非清髓移植创始人和领导者,原创性开展了“微移植”治疗白血病,为国际白血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学之星荣誉称号,1999年被总后勤部命名为“军中名医”。2006年“总后科技银星”,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个人事迹

他长期从事血液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是我国著名的放射病、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及学科带头人,我国非清髓移植创始人和领导者,原创性开展了“微移植”治疗白血病,为国际白血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对放射病、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深入研究。在他的主持下,血液科形成了多手段诊断、多层次系统特色治疗的血液病诊治体系,血液病治疗水平显著提高,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同时开展血液病多种手段诊断(细胞、免疫、分子生物和细胞遗传学等)和多层次系统特色治疗(化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免疫治疗)的优势学科。

他作为专家组长和医学救治组长,主持和负责了我国2000年以来国内几乎所有重大辐射事故的救治。特别是2004年山东济宁10.21辐射事故和2008年山西4.11辐射事故的临床救治中,成功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及率先采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在国际上率先攻克了放射病造血恢复的难题。

他先后诊治各类血液病10000余例,危重抢救500余例。1998年始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展“HLA全相合非清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极大地拓宽了移植适应症。2004年在国内外率先开展HLA血缘相关半相合及无关供体全相合非清髓移植治疗血液病取得成功。1998年以来,组织和主持成立了我国“非清髓异基因干细胞移植(NST)”协作组并主办了1-5届全国NST会议,目前在国际放射病临床救治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走在国际前列;非清髓移植居亚洲领先水平。

他就是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血液内科主任艾辉胜。他出生于1958年4月,1974年12月入伍,1978年进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学习。现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技术三级,文职二级,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中心第三临床部放射病中心主任、全军放射病救治研究所所长、全军核化医学救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央医疗保健专家。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学之星荣誉称号,1999年被总后勤部命名为“军中名医”。2006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总后科技银星。

他先后承担国家“863”主题专项课题2项,国家科技部支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课题各1项,军队重点、攻关课题等11项。2005年和2007年分别获总后医疗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署名第一);200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署名第五)。主编《白血病治疗学》、《现代血液病学》等专著2部,参编专著3部,发表各类论文200余篇,其中SCI10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8.37。指导博士10名,硕士31名。

现兼任国家放射病专委会副主委;全军辐射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职业病专委会副主委;中国非清髓移植协作组组长;中国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全军血液专委会常委;全军辐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部反恐怖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央医疗保健专家组成员、全军“三防”医学救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职业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灾害与救援杂志副主编;辐射防护医学参考副主编 ;JAMA(IF:31.1)审稿人;STEM CELLS Develop (IF:4)审稿人;《中华放射与防护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

他领导的团队,于2006年后原创性开展了白血病的“微移植”治疗,为国际白血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该研究在国际知名血液杂志BLOOD发表后,国内外血液届反响强烈,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和英国皇家医院撰文或发表评述称“该研究是在‘最困难的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进展,北京研究团队的研究将有望找到一个治愈白血病的新的前沿途径’”。该文入选F1000“全球最具科学价值的生物和医学论文”,是我国2009年以来所有SCI医学论文仅有的3篇F1000影响因子大于9的论文。

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继2010年在《血液》杂志发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改善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研究论文,并入选2011年F1000并被评选为全球最具科学价值的肿瘤类SCI医学论文后,于2012年11月,又在美国顶级肿瘤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JCO,影响因子18.47分)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微移植:急性髓性白血病新的缓解后治疗》。这也是我国血液病研究在该杂志发表的首篇原创性临床研究论文,为此,JCO还专门配发了由美国麻省总医院血液病移植科主任Thomas主笔的编辑部评述《微移植:一个分离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和GVHD的新策略》。

日前,他正式受聘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血液》杂志编委,这是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程涛教授之后,受聘于《Blood》杂志编委的中国第3位血液学学者,也是我国第一位临床医学专家在该杂志任编委。此次受聘,不但是国际血液界对该中心的微移植及其血液病研究的认可,也是对我国近年来血液病研究较快速发展的认可。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