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输液的背后是医疗生态的恶化
这实际上是一个很让人无奈的局面,报道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这也就是说,滥用输液的情况实际上普遍存在。支撑其存在的巨大动力就在于可观的回扣上面。所以从常识的角度,如果不能彻底打破上述利益链条上的纠葛,那么解决问题的难度会相当之大,一方面,对利益的索求及相应的供给,在市场条件下随时都有可能存在,二是在道德环境整体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很难对医生这个职业做超出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因为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医生与教师、法官等职业一样,只能承受他们职业范围内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现实情况则是,每一个行业所出现的问题,都不仅仅是这个行业自身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医生们越来越偏离自身的职业属性,市场与道德又如何在医疗领域统一起来形成良性的循环。
医生在满足自身基本生存条件下,救死扶伤是一种职业属性,也是一种职业理想,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自身生存条件与更好地置身于公共健康的进步很容易产生冲突。因为一为私利一为公益,当二者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私利往往会压到公益。而且个人的生存条件的好与坏是个相对的概念,人的欲望无穷,对生存条件的改善就有着水涨船高的要求。而公共健康的进步作为满足个人欲望之后的附属结果,在其不能成为医疗、医学,乃至医生职业的存在目的的时候,想获得这样的结果基本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要么国家包干、要么由市场来平衡,或者采取市场与国家包干相结合的办法。我国采取的就是后一种,既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目的在于维护医疗的公益定位的基础上,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市场机制基本呈压倒性优势,反倒挤压了公益性的发挥空间,与我们最初设想的效果形成强烈的反差。
而且这样的情形也不仅仅在医疗方面,很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将这种情况视为一种基本的行业性生态。在这个生态背景下,单独的解决某一个问题对于整体问题的解决而言,作用不大,而是需要从整个生态变革的角度来做一些基础性工作。这些基础性工作一需要着眼于长远,二需要有切实的动作,三要做综合性布局。具体的办法是对医疗行业加大公共资金的投入,为保证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强化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监督,尤其在细节上,参照科学、合理的的标准对异常情况进行追责,比如如果个别医生、医院的输液使用情况异常,可以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进行约谈,严格控制,对于违规及过度医疗情况进行严肃处理,这样假以时日,即便依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亦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