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例自主研发完全可降解心脏支架在沪诞生
据《劳动报》报道,一项上海医学科学家的技术突破,揭开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第四次革命”的帷幕。昨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宣布,由葛均波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例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问世,本月5日成功植入一名患者心脏,昨天这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经科学研究发现,其实冠脉支架并不需在身体里装一辈子,它们本身是有“服役”周期的,支架在介入冠状动脉6个月后,便已完成使命,可以“功成身退”让血管恢复其原来的面貌。但是传统的金属支架由于材料不可降解,即便完成了任务,也要和心脏相伴一生。
因此,葛院士领衔的团队继成功研发出世界首个可降解涂层药物支架后,潜心刻苦攻关数年,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国产化完全可降解支架“XinsorbTM”。有别于传统金属药物支架,新支架植入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对狭窄的冠脉血管进行机械性支撑,同时释放出药物,防止再狭窄,在植入体内2-3年内支架即缓慢降解并完全被组织吸收,血管结构以及舒缩功能完全恢复至自然状态。据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这种完全可降解支架还将使患者就诊费用大幅下降。
9月5日,中山医院启动了第一例临床探索性试验。该患者为30岁的青年男性,早发冠心病,按过去的冠脉介入治疗手段,植入金属药物支架后将永久存留于血管中,患者将不可避免地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压力。而植入新研发的支架后,小伙子的血管获得了新“生命”。
点赞 0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