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攻克包虫病元凶基因解析难题
记者从11日在此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参与此项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自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据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核酸序列部主任、研究员郑华军介绍,科研人员通过对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和转录组的解析,分析了该致病绦虫的生物学特征和宿主与寄生虫的相互作用关系,拓宽了分子寄生虫学和分子进化等研究领域,并首次揭示了该虫独特的胆酸调控双向发育的遗传基础,为中国及世界范围内控制和消除包虫病的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科院院士、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国屏说,包虫病患病率在新疆高达1%至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新疆有非常好的研究资源,可以找到代表性样本,新疆在包虫病研究领域也有长期积累,下一步科研人员将就早期诊断、治疗药物和疫苗持续开展研究。
据课题组介绍,相关的研究论文已于近日在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发表。该期刊评阅专家认为,这是第一个高质量的绦虫基因组框架图,也是一个主要的人类寄生虫基因组。研究阐述了寄生虫一些代谢途径的不完整性与其寄生生活史的关系,在大量注释的编码蛋白中,一些蛋白将是新的杀虫药物开发的关键。
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人和家畜共患病,分布在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并呈现日趋严重之势,是世界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