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紊乱血液首当其冲

光明网 4130 2013-09-16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免疫力”渐渐成为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相比于心脑血管和肿瘤疾病,许多人对于“血液病”的了解还相当缺乏,更少有人清楚地知道血液病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血小板减少缺损性紫癜等疾病的直接病因即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对此,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4科的慕俐君主任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免疫系统就像人体的防御系统,平衡是免疫系统的最佳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无论是过低还是过高都会出现问题。如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而出现再障;而当免疫系统对外防御性能降低,对内防御性能加大,则可能产生过多的抗血小板抗体,这些抗体将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引起出血、紫斑的症状。”

       免疫能力各不相同 再障治疗因人而异

       “提到血液病,许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白血病,其实血液病中有很多类型是良性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再障就是骨髓不造血了。”从医学上讲,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气短、鼻孔和牙龈出血、感染发热等,发病机理之一是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紊乱。据慕主任说介绍,十多年前,“再障”患者的死亡率高达95%。但近十年来,再障的治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尽管如此,目前对于再障的治疗也没有一个统一手段,因为人体的免疫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对于由免疫系统紊乱引起的再障的治疗非常强调个体化。”

       在常见的血液疾病中,还有一种疾病为血小板减少缺损性紫癜病症,其发病原也与免疫相关,由感染因素造成。如因感冒引起了免疫混乱,就有可能造成病症发作。血小板减少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出血,在发病前期,一般患者皮肤只出现小如针尖的红色斑点,手压也不褪色,大的甚至融合成斑块。这些斑点可突然发生,遍布全身,但以四肢为多,并常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慕主任提醒,如果发现皮肤上有针扎样的出血点或者大块儿的紫色斑,特别是在一些平时不可能碰到的地方如胸前、胳膊、大腿内侧出现,就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

       患者需要更多耐心 依从性与随诊至关重要

       尽管血液病中的不少类型疾病为良性,但由于发病机理复杂,因此治疗周期比较长。“在再障及血小板减少缺损性紫癜病症的治疗上,医生与患者的努力缺一不可,极端地说,在这两种疾病的治疗上,医生能起到一半作用,另一半就需要患者自己努力。”慕主任坦言,在工作最令她有挫败感的时候,就是看到一个病人反复在医院出现。“明明在医院治疗已经有非常不错的效果,但因为回家之后不能完全按医嘱服药,随意改变药量甚至因为病情有所好转就擅自停药,这样的后果就是病情反复复发,频繁进出医院,不仅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而且还要一次次地加大治疗强度,从头再来。”

       再障及血小板减少缺损性紫癜病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必须要具备足够的耐心与对医生的信任。“即使是最有效的药物,也需要至少一个月才可以看到效果,毕竟改善骨髓微环境、强化免疫治疗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所以患者的依从性与随诊至关重要。”对于许多病人担心的长期服用西药会不会受到副作用的侵害的担忧,慕主任的观点非常明确:“定期到门诊进行检查,遵医嘱服用药物,是目前最规范最科学的治疗手段,只有如此,才会逐渐减少药量直至最后完全康复。如果擅自增减药量甚至自行停止服药,病情极易反复,此时再到医院接受治疗,又要从最大剂量开始服药,如此反复才是对人体最大的伤害。”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