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得癌症是因为温度高?
论证:心脏,由心肌构成。人类的心肌进一步分化成两类细胞,一类是构成心肌和心房的心肌细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收缩能力强,被称为工作心肌细胞;而另一类,则特化成了特殊传导系统,用于产生和传导兴奋。心脏的搏动就是起源于这些细胞。
心肌细胞被称为“终末分化细胞”,即这种细胞的寿命与人一样,从人出生后不再分裂增殖,数量保持不变。因此,心肌细胞的原发癌症极其罕见。
但是,几乎所有癌症到了晚期都会出现转移的情况,那么心脏会不会出现转移癌呢?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体细胞需要黏附在固定的表面上生长,当增殖达到一定密度的时候,就会停止分裂,这个过程,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接触抑制”。但是癌细胞不存在这类生长限制,癌细胞甚至可以在半固体的琼脂中悬浮生长,并且可以持续分裂。癌细胞的转移需要的不仅仅是轻易脱落,同时还需要能够在身体的某个地方扎下营寨发展,而心脏中的血流速度太快了,绝大多数癌细胞没机会落下脚步就被血液又带出心脏了。也因此,心脏也是转移癌的罕见区域。
但是,心脏中还有一大部分是血管,因此,血管肉瘤也是心脏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类型。除了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也会在心脏出现。不过,心脏的恶性肿瘤比例很低。
谣言的另一部分提到,心脏不得癌症的原因是人体的热量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心脏,但事实是,心脏只是一个给血液提供动力的器官。人在安静休息时,热量主要来源于体内缓慢的葡萄糖代谢产生的热,其中,肝、肠、肾大约提供50%的热量,肌肉的代谢提供了20%的热量,大脑的代谢提供了10%的热量,其他热量由身体其他部位代谢产生。也因此,心脏并不是重要的产热工具,而肝、肠这些“产热大户”更容易患上癌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患上癌症的几率实际上和是不是重要产热器官并没有重要联系。
事实上,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怕过热,怕过冷,当体温超过43℃时,癌细胞和体细胞也一起死亡,所以,并不是因为心脏产热,或者心脏温度更高,所以才不容易患上癌症。
结论:心脏会得癌症,但心脏的癌症罕见,不是因为心属火或者心脏温度高,而是因为心脏的特殊组成以及癌症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