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肌钙蛋白的最新临床应用
——访日本三菱化学美迪恩斯株式会社 诊断检查事业本部 栗原 隆 博士
栗原 隆博士,日本三菱化学美迪恩斯株式会社,诊断检查事业本部,总经理
1984年3月,静冈药科大学(生化实验室)医学院
1984年4月-1989年5月,三菱油化公司生物化学部门研究员
1989年6月-1991年6月,Digene Diagnostic Incorporation(Maryland,USA)研究员
1991年6月-1996年10月,Yuka Medias Corporation(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诊断部门)研究员
1996年11月-1999年3月,横滨研究中心,诊断系统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1999年4月-2003年6月,Yuka Medias Corporation研发部团队负责人(总经理)
2002年4月-2005年5月,东京农工大学,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部,工程学院研究所(博士课程)
2003年7月-2005年5月,三菱Kagaku Iatron, Inc.研发项目经理(PATHFAST项目)
2005年6月-2007年3月,三菱Kagaku Iatron, Inc. POCT事业部,团队负责人
2007年4月-2008年3月,三菱化学美迪恩斯株式会社,PATHFAST事业部团队负责人
2009年4月至今,三菱化学美迪恩斯株式会社,诊断检查事业本部,总经理
《临床实验室》: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也非常欢迎您到中国来讲学,今天想请您谈一下现在国际临床检验比较热门的一个概念:超敏肌钙蛋白,首先我们想知道,国际上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是如何定义的?
栗原博士:根据最新的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检验医学实践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侯群,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时,经常将症状与ACS一致但还没有确诊的患者称为疑似ACS。根据12导联心电图的不同可将ACS患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心电图上新出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另一类ST段压低、T波改变或没有心电图异常者称为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综合征)。
NSTEAC综合征包含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和NSTEMI比较相近,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相似,但严重程度不同。尤其是NSTEMI在局部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上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区别,并能够引起不可逆的心肌损伤,这一结论已经通过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得以证实。
《临床实验室》:心肌损伤标志物从50年代测量AST作为首个心脏标志物被应用于临床,半个世纪以来,医学工作者陆续发现许多心脏生物标志物,其中部分心脏标志物已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得到应用,心脏标志物为临床提供了方便、为非创伤性的诊断检测依据。目前临床应用的心脏标志物大致都有哪些?
栗原博士:目前临床应用的心脏标志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主要反映心脏组织损伤的标志物;第二类是了解心脏功能的标志物;第三类是作为心血管炎症疾病的标志物。其中临床实践中已陆续发现多种反映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包括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标志物,如缺血修饰白蛋白、髓过氧化物酶、CD40配体,肌红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糖原磷酸化酶BB同工酶等;心肌组织损伤坏死的确定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等。而AST、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和β-羟丁酸脱氢酶等因灵敏度和特异性都相对较差,在心肌损伤的诊断检测中已不再应用或逐步停用。
近10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目前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已成为心肌组织损伤(如心肌梗死)最重要的诊断依据。在不能使用cTn的情况时,也可以使用CK-MB质量(CK-MB mass)检测。
心肌坏死时心肌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常伴有结构蛋白和其他细胞内大分子释放到心肌间质。这些心肌坏死的生物标志物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和T(cTnI 和cTnT)、CK、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等。与其他可用的心肌标志物相比,心肌肌钙蛋白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组织特异性,是心肌损伤检测的首选标志物。急性、进展性或新发的MI(心肌梗死)诊断需要检查到生物标志物的典型升高和/或降低,并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的临床表现(症状和心电图)相结合。MI的诊断对于预后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所有疑为ACS的患者均应测定心肌标志物。本部分将讨论这些生物标志物的重要特性。
与CK相比,cTnI和cTnT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可以由采用针对心肌亚型的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心肌肌钙蛋白优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优势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验证。骨骼肌损伤(如创伤或外科手术)引起的心肌肌钙蛋白假阳性者极少,当CK-MB正常或轻度升高时,心肌肌钙蛋白有助于鉴别心肌损伤。此外,血清CK-MB浓度正常而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