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作业指导书/标准操作规程
1. 实验原理: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骨髓片进行染色,低倍镜下(必要时转油镜确认)以1.5cm×3cm为单位面积,计数巨核细胞数,并加以分类。
2. 标本采集:
2.1 骨髓穿刺部分:一般取胸骨、棘突、髂骨前、嵴或后嵴等部分,两岁以内小儿主张用胫骨穿刺。穿刺部分不同,取材可能有明显的差异,必要时可做多部位取材,以便能得到更准确的分析数据。
2.2 骨髓采集量:一般不超过0.2ml,否则易于稀释。
2.3 骨髓取材满意的几项指标:
2.3.1 抽取骨髓时,患者有特殊酸痛感。
2.3.2 骨髓涂片应有骨髓小粒。
2.3.3 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细胞成分,如巨核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幼稚红细胞、幼稚粒细胞等。
3. 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推制成骨髓薄片,并尽快送检。
4. 标本运输:保持干燥,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重度血稀,无骨髓特有细胞成份标本。
6. 实验材料:瑞氏血细胞染色液,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7. 实验仪器:
7.1 仪器名称: OLYMPUS 显微镜
7.2 仪器厂家:北京普利生公司骨髓细胞分析软件系统
7.3 仪器型号:OLYMPUS CH30
8. 操作步骤:
8.1 骨髓片瑞氏染色:将制好的干燥骨髓涂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染色液A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骨髓膜,然后加瑞氏染色B液3-5滴,轻轻摇动玻片或用洗耳球吹气使A、B染液充分混匀,染色1-2分钟(气温低或涂片较厚时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用自来水冲去染液,待干。
8.2 巨核细胞计数:将瑞氏染色干燥后的骨髓片,用低倍镜计数巨核细胞,并按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产板型巨核细胞、裸核型巨核细胞分类记录,计数面积以1.5cm×3cm为一单位面积。
9. 质量控制:每30份样本,抽两份样本进行室内工作人员比对分析,要求差异在10%以内。
10. 临床意义:
10.1 参考值:巨核细胞参考值7-35个∕1.5cm×3cm面积。分类:原始巨核细胞0,幼稚巨核细胞0-0.05,颗粒型巨核细胞0.10-0.27,产板型巨核细胞0.44-0.60,裸核型巨核细胞0.08-0.30。
10.2 原始巨核细胞增多见于巨核细胞白血病(M7),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多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的急性型,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比例增多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的慢性型。巨核细胞减少见于巨核细胞系统再生障碍及某些白血病。
11. 变异的潜在来源
11.1 取材不当,骨髓成份被血液稀释。
11.2 涂片过厚或过薄,影响巨核细胞计数。
11.3 低倍镜下漏数小巨核细胞。
12. 操作注意事项:
12.1 骨髓取材禁忌症:血友病、严重凝血因子缺乏症。
12.1 取材量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0.2ml,以防血稀。
12.3 取材后,必须立即涂片,因骨髓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会很快凝固,影响涂片。
12.4 推好的髓片应在空气中摇动,使其尽快干燥,以免细胞变形。
12.5 根据髓膜厚薄,细胞量多少及室内温度等把握好染色时间,使染色效果满意。
12.6 镜检时循序检查切勿漏检,必要时用油镜确认。
13. 参考文献
叶应妩.王毓三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