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攻克干细胞培殖难关

大公网 4119 2013-10-24

图:左起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李红荣、生物系博士后研究员雷雅萍及教授翁建霖讲述干细胞疗法

  柏金逊症和脑退化症往往被视为绝症,浸会大学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个人化干细胞”疗法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抽取白老鼠神经干细胞,培殖后重新注入,至今一年白老鼠仍然健康。此技术有望于日后用于临床治疗,修復病人已坏死的脑细胞,令绝症不再“绝”。浸大教授称,超顺磁性纳米粒子更可抽取癌细胞,相信可成为治癌新方法。/本报记者 余育奇

  浸会大学昨日公布“个人化干细胞疗法”研究成果,生物系教授翁建霖表示,神经退化疾病如柏金逊症和脑退化症等,是因脑内神经细胞的坏死速度比修补速度快造成,现今只能以药物或持续电击脑部的方法减低病徵,但不能根治,医学界相信必须修补病人脑内神经细胞才可根治。

  干细胞发展方向难控制

  多年前医学界发现干细胞具有再生和修復所有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潜在功能,在治疗包括脑退化等各种危疾上有巨大潜力;其后有科学家又以“反祖方法”将成熟细胞变成“诱导多能干细胞”,理论上亦可医治脑退化症等疾病,可惜至今未能控制细胞的发展方向,也未能取得任何医疗突破。

  翁建霖说,近年有研究发现,人类出生后各器官内仍有各种“成人干细胞”,以脑为例,1000亿个神经细胞中,便有约1万个神经干细胞,当产生新记忆时,可促进神经增长。脑内的神经干细胞可确实发展成神经球细胞,若培殖病人本身的细胞后重新注入,便不会排斥,成为医学研究的新方向。

  翁建霖2年前率领9人团队开始研究,去年以氧化铁製成的超顺磁性纳米粒子,注射入白老鼠脑内,粒子会于6小时内自动寻找并黏附在神经干细胞上,研究员以磁场把粒子连同干细胞一起吸出,成功培殖成各种不同功能的神经细胞,例如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重新注射回白老鼠脑内,白老鼠至今1年仍然健康。

  新技术可以用于医治癌症

  翁建霖指出,此手术能有效培殖神经细胞,修补柏金逊症和脑退化症病人的坏死脑细胞,而手术以微创方式进行,相对其他神经外科手术更为安全,根据白老鼠的情况显示,神经干细胞能在被抽走后数星期内修復,因此这种手术理论上可以无限次进行,而手术物料成本亦相当低。他称现正寻求各机构和药厂合作,期望数年后可进行临床测试,预料技术可于10年后正式应用。

  他续谓,由于人体各器官都存在“成人干细胞”,相信有关技术亦可应用在其他器官的疾病治疗上。同时,超顺磁性纳米粒子抽取细胞的技术,亦可用来抽走癌细胞,相信可为治疗癌症开拓出一条新道路。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