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医院并入南海中医院 探索医疗集团“一体化”运营

人民网 4117 2013-10-25

  桂城医院本周一已并入南海中医院,成为该院的妇幼院区,重点发展妇儿专科技术。

桂城医院的医生正在看病。

  本周一,南海区两大公立医院集团分别成立理监事会,与此同时,桂城医院并入南海中医院,整合成为中医院妇儿院区。继今年8月14日南海区启动公立医院集团化运营后,南海新医改又迈进一步。

  公立医院改革破冰之路并不平坦,南海有15家公立医院,体量大,三甲医院牵手镇级医院探索集团化运营,还需破解管办分离、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机构协作分工等问题。目前桂城医院为紧密型的试点整合,其他医院还暂时是由三甲医院牵头的松散性集团。

  南海方面表示,以桂城医院整合为试点,南海未来将按“小步推开,试点扩大”的方法,最终整合公立医疗集团“一体化”运营。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张素圈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卢奕诚

  试点“一体化”:“紧密型”带动“松散型”

  南海新一轮医改始于今年8月14日,南海正式启动公立医院集团运营,南海人民医院和南海中医院两大三甲医院牵头,联合各镇街医院,分别组建两大医疗集团。

  管理机制方面,由区一级统管办医,实行“管办分离”,希望改变此前区镇两级管理格局。具体而言,区一级设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履行办医职能统筹管理,下设一个行政机关——“医管局”,挂靠卫生局,负责医管会发展运营等日常工作。南海区人民医院和南海区中医院两家三甲医院则牵头联合各镇街医院,分别组建两大医疗集团;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单独设置。

  对于公立医院集团化运营改革,南海方面表示,将按照“小步推开,试点扩大”的方法,先以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海中医院)整合桂城医院为试点,随后逐步做到真正的一体化运营。

  本周一,桂城医院正式并入南海中医院,成为该院的妇儿院区,将重点发展妇儿专科技术。

  桂城医院是一家平民医院,以平民产科为龙头服务项目,每年有5800多名产妇在此分娩,居全市前列。原桂城医院院长余国廉表示,将依托南海中医院“三甲医院”的平台,加快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合并后医院的架构在三年内保持不变,其余专科也将得到保留,即“大专科、小综合”的方向。

  作为集团化整合的试点医院,目前,桂城医院试点整合是紧密型的,整合后医院的人、财、物、事将统一管理。其他医院则暂时是一个由三甲医院牵头的相对松散型的集团,初期通过理事会管理,医院一些重要事务如医院建设、药品、设备的购置等先在集团内统一决策。

  为此,周一两大公立医院集团也分别成立了理监事会。该机构设立于区人口和卫生药品监督局下,组成成员既有职能部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也有卫生部门和医院的专业人士。

  具体分工为,监事会负责集团及下属医院的决策、经营、服务质量、财务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而理事会将对医院发展战略、大额资金使用、人才引进、预决算等方面进行审议,并指导、检查和监督医院管理运营。

  “在理监事会的平台下,加强集团各医院沟通和联系,促进整个集团的协调发展。”南海区人口和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潘永桐表示,集团化运营也是南海此次医疗改革中最大的难点。

  最终过渡到一个集团法人

  南海公立医院改革的长远目标是以三甲龙头医院带动二甲医院,进而带动镇卫生服务中心,根据片区发展需要来平衡医疗资源“东强西弱”的格局。除了桂城医院试点的紧密型整合之外,其他公立医院集团仍以松散型结构为主,目前改革初期成立理监事会统筹管理,但公立医院“一体化”还需时日。

  “镇医院会保留独立法人资格,条件成熟逐步过渡到一个集团法人。”潘永桐说,这个相对松散的集团只是一个过渡期,最终要实现一体化运营。

  实际上,在医院整合方面南海早已探索先行。2007年,沙头医院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海中医院)合并,南海中医院副院长、沙头医院院长崔汉琦介绍,当时合并后,“法人”结构也相应改变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法人,沙头医院作为二级法人,财务和人事等都是中医院在管理。

  2007年,沙头医院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海中医院)合并。南海中医院副院长、沙头医院院长崔汉琦介绍,整合至今近7年,沙头医院无论是整体业务还是专科建设都提升很大。合并之后,年门诊量由原来的3万—4万人次提升到目前的60多万人次,整个住院病房由原来的几十个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个。专科建设也大幅度提升,例如康复科拿到了“全国农村康复针灸理疗建设单位”的称号。

  崔汉琦说,未来南海医院要彻底实现集团化运营,最好就设一个集团“法人”,或者下面的医院设二级法人。“如果两个医院有各自的法人代表的话,各自为政,管理方面存在着难度,主体医院很难支配下级医院。这方面是很难推进的。但这是一个方向,如果成功,对于医疗卫生发展和市民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

  他认为,集团化运营除了要理顺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相关配套,虽然医院整合后效益和建设都日趋提速,但是近几年政策的配套是滞后于医院发展的,这是其中一大难点。

  背景

  目前“管办分离”只是雏形

  今年8月,南海启动新一轮“医改”,出台了一系列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例如15家公立医院将实行“集团化运营”,组建“2+1”两大联网集团,由区组建“医管局”统管。

  “南海希望实现‘一级办医、管办分离’,把所有公立医院都集中到区一级,由区来办和管。”南海区人口和卫生药品监督局常务副局长潘永桐说。

  据他介绍,南海区1993年之前是一级办医,1993年为了推动各医院的发展,发挥各镇街办医的积极性,把镇街医院下放归镇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原来的乡镇卫生院都打造成了二级甲等医院,也同时遇到了发展壮大的瓶颈:十多家镇级二甲医院各自为政、同质竞争、资源浪费,现在应该走一条抱团发展、错位竞争、资源共享的路。

  而设立医管会和医管局,目前只是一个“管办分离”的雏形,潘永桐说,考虑到目前局与局都搞大部制,如果把两个单位分得很开,又需要很频繁的沟通,也不科学。医管会重点管医院的发展、运营、资产。医院的医疗纠纷处理、违法监督则是医管局的职能,或者其他科室的职能。

  “不要一手执法、监督,一手又管医院的运营,这不科学。目前国内在这方面,有的是成立一个专门的事业单位去管,有的是成立一个医管局,由一个局长兼两边,也有的是挂在卫生局。我们希望通过区一级办医,通过成立一个医管委,把人、财、物统管起来。”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