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应增强转型创新势头
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传统医疗器械强国的优势产业也各有差异,美国无论在高端影像设备还是高值耗材方面在全球都具有绝对领先优势,拥有通用、强生、雅培、碧迪、波士顿科学、美敦力、菲利普医疗等一大批跨国企业;德国在高值介入器械方面竞争力相对比美国要弱,但在影像设备领域西门子独占鳌头;而日本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影像设备,在心脏起搏器、心血管介入器械方面几乎没有出口。
我们认为,国内已经有相当一些企业在改进应用技术、工艺设计、生产链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具备了能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企业科技创新基础尚属薄弱,企业在增强技术创新、实现自我转型过程中必须从全球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环节向研发和设计环节转型,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如迈瑞从设计代工入手,紧随全球技术前沿,进行渐进式创新,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监护类产品制造前三名。
尽管现阶段国内多数企业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获得的附加值不高,但如能统筹运用全球创新资源,在传统生产成本优势不断削弱的情况下,进一步坚持自主开展工艺流程、组织管理、商业模式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必能加快形成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优势。同时,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境外保护,积极运用国际规则,有效应对国外337调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保持制造环节优势,获取全球分工更多的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和市场结构也将随之变化,因此,医疗器械行业应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便利化分享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质优价可”的好处,不断增强产业集群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