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尿液沉渣镜检法与尿液分析仪法结果分析
关键词:尿沉渣镜检;尿液分析
在自动化仪器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的同时,一方面其高效率的工作,缩短了检验用时,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另一方面因其自动化而非智能化,由于操作误差和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因素干扰,尿分析仪检测容易造成一些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延误临床诊断治疗。本文对我院150名病人尿样使用尿液分析仪和尿液沉渣镜检同步测定,探讨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纸 采用日本“京都科学”生产的M4—4280自动尿11项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纸。
1.2 手工镜检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尿沉渣检查方法操作。
1.3 标本 我院住院病人空腹晨尿,每日测试约20~30人,收到标本后1小时内检测完毕,共检测150例。
1.4 质控物 由无锡市临检中心提供
2、结果
白细胞:①尿液分析仪结果为阴性,镜检白细胞数>5个/HP39例(约占26%);②尿液分析仪结果为+,镜检白细胞数<5个/HP3例,(约占2%);③二者结果符合108例,约占72%;不符合42例,约占28%。红细胞:①尿液分析仪结果为阴性,镜检红细胞数>3个/HP19例(约占13%);②尿液分析仪结果为+,镜检白细胞数<3个/HP5例,(约占3%);③二者结果符合128例,约占85%;不符合22例,约占15%。另外,可见管型1~3个/LP8例(约占5%);草酸盐、尿酸盐、磷酸盐及磺胺类结晶31例,(约占21%)
3、讨论
结果显示尿液分析仪法与尿沉渣镜检法测定结果有较大差异,说明存在着较多的干扰成分,现对其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3.1白细胞 ①分析仪法(-),镜检法(+):当尿液中白细胞以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为主时会出现此种结果,因干化学法检测的是尿中完整的及溶解的中性粒细胞,而与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不起反应;大量服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头孢氨苄、维生素C等,也会导致结果的假阴性;高比重尿,高葡萄糖也呈假阴性反应;当尿蛋白大于 5g/L时,干化学法亦会呈假阴性②分析仪法(+),镜检法(-):尿液在膀胱贮存时间过长或其他原因导致白细胞破坏,中性粒细胞酯酶释放到尿中所致;尿液标本污染甲醛、或高浓度胆红素、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呋喃妥因时,干化学法也会呈现假阳性结果。[1]
3.2红细胞①分析仪法(-),镜检法(+):尿液中大量维生素C的存在(>100mg/L),可竞争性抑制反应,产生假阴性结果;大量亚硝酸盐可延迟反应;在高蛋白、高比重尿液中,红细胞不溶解,也可导致假阴性。[2]②分析仪法(+),镜检法(-):由于尿液中红细胞常被破坏而释放出血红蛋白,多发生于肾病患者,或某些患者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引起红细胞测定结果的假阳性;某些氧化性的污染物,如次氯酸盐也会导致假阳性;伴随着尿道感染而出现的分泌物也会引起假阳性结果。
3.3其他 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容易受到仪器的稳定性、灵敏度、环境温度;尿样不新鲜或尿样有污染;试纸浸液时间;操作不当及某些药物等因素影响。
综上所述,尽管尿液分析仪法操作迅速、省力,但是仍旧不能代替尿沉渣镜检,除红、白细胞外,我们还可以在镜检中发现磺胺类等病理性结晶、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寄生虫等,这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尿沉渣镜检是每一位检验人员的基本功,是检验人员提高检验技能、辅助临床诊断的重要途径。平时不仅要注意仪器的保养和质控,更要在做尿常规的同时做好沉渣镜检,如遇异常结果,均要进行手工确认,注意临床诊断与检验结果的符合性,这样才能提高检验质量,减少漏诊、误诊,确保临床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熊立凡主编. 临床检验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03,195
2、张健.尿液分析仪法与手工法结果比较[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5,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