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乙肝病毒,疫苗很重要
“包括乙肝疫苗在内,目前大规模推广使用的疫苗严重不良反应率一般只有百万分之一二。”最近,不少市民因“乙肝疫苗疑似致死新生儿”而对疫苗望而生畏,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疫苗研发中心执行主任金侠研究员表示,只要疫苗质量合格,市民无需过度担忧,不过科学家还在朝着让疫苗更安全、更有效的方向努力。
目前,乙肝疫苗主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生产,发展了三十多年,从生产、运输到使用都形成了完善的规范。不过,尽管严重不良反应率只有百万分之一,但由于接种人群基数庞大,尤其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中招”的人数也可能成百上千。
金侠介绍,疫苗的工作原理是模仿病毒刺激人体免疫系统,让人体产生对应的“免疫部队”,并能在一定时间内“常驻”体内,防范病毒。
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是将乙肝病毒基因中负责模仿病毒攻击人体的那一段基因“剪切”下来,转入酵母菌或其他微生物体内(载体细胞)。随着酵母菌的快速生长,那些“模仿攻击者”—即疫苗蛋白,也大量产生。接下来,就是将这些疫苗蛋白提纯出来,制成供我们注射的疫苗。这类疫苗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物的纯度,因为疫苗中的其他杂质进入人体后,很可能会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疫苗提纯度至少应达到95%以上。金侠说,科学家不断在层析手段、超滤介质上改进技术,以期将纯度值进一步提高。
预防型疫苗在追求极致的同时,治疗型乙肝疫苗也不甘于拖后腿。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副研究员邓强介绍,目前,他率领的研究团队对基于重组乙肝病毒免疫治疗等课题正在进行攻关,他们最新研制出来的治疗型疫苗能迅速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紧急调动起一支“免疫别动队”,前去清除乙肝病毒。他们在实验室用携带乙肝病毒的小鼠做研究模型,发现强劲、耐受的乙肝病毒在这一过程中被清除掉。邓强对这个疫苗充满信心,并希望能早日进入临床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