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定制”细菌细胞直捣癌变老巢

晶报 4130 2014-01-03

    化疗、放疗能有效治疗癌症,却存在着好坏细胞“通杀”的缺点。昨日,深圳首位“本土”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市二医院院长蔡志明宣布:“合成生物器件干预膀胱癌的研究”获国家973计划立项,这意味着将来膀胱癌治疗可以“私人定制”。该研究通过筛选膀胱癌有效治疗靶点,注入细菌和T淋巴细胞,合成具有个性化攻击力的“武器”,直捣癌变老巢。

   晶报记者 罗秋芳 通讯员 黄卫人/文 记者 成江/图

   本土科学家领衔

   肿瘤合成生物学项目

   2013年12月31日,科技部官网公布了2014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名单,来自深圳市二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合成生物器件干预膀胱癌的研究”喜获立项。该项目由市二医院泌尿外科蔡志明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这是深圳首位本土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也是我国首位肿瘤合成生物学的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据了解,蔡志明团队获得的这个项目由深圳大学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单位,联合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包括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和三级甲等医院3家。研究团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物等15位优秀科学家和学术骨干,组成近百人的研究团队,这是全球最大的肿瘤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之一。

   瞄准基因靶点

   精准攻击癌症

   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尽管能有效治疗癌症,但其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通杀”的缺点却不容忽视,而且化疗和放疗存在容易耐药等一系列技术瓶颈,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新立项的“合成生物器件”研究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杀死”恶性肿瘤呢?蔡志明教授解释说,合成生物学(“人造生命”)是目前国际最前沿的学科。选择膀胱癌作为合成生物治疗的研究模型,是因为膀胱癌是一个简单封闭的生物系统,且可以通过尿道送药,无须入血。

   通俗来讲,合成生物器件就相当于组装的“武器”。经过改造的细菌具有识别实体肿瘤厌氧环境的特性,很容易找到癌变部位,T淋巴细胞本身对癌细胞具有杀伤力,且有可控性,这两者本身就是很好的攻击肿瘤的“武器”。从膀胱癌的标本中筛选出有效的治疗基因靶点后,再将靶点和抗原“组装”进细菌和T淋巴细胞,将其进行生物学合成,最终形成了具有精确定位作用的“导弹”,可以准确打击癌变部位。

   “私人定制”

   肿瘤治疗计划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的癌症治疗将进入“私人定制”阶段。

   蔡志明说,不同人种、不同性别、不同分型甚至不同癌变阶段的患者,突变的基因靶点都可能不一样。因此,只要针对有效的突变基因,对细菌和T淋巴细胞进行改造,就可以对男性或女性、早期或晚期的癌症进行个性化治疗。“就相当于我的仓库里有很多不同的零部件,根据要打击的对象,可以随时组装成最合适的攻击肿瘤的‘武器’。先对要打击的对象进行测试,如果找到靶点,就打一个中一个,找不到就不打了。”蔡志明说,目前,膀胱癌的合成生物治疗研究项目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正在招募志愿者进行临床实验。作为基础性研究,膀胱癌的研究模型出炉后,将可以复制到其他癌症治疗。

   蔡志明

   1984年大学毕业后扎根深圳,取得医学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罗湖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和市二医院院长19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领军人才和鹏程杰出人才等荣誉,两次获评“全国优秀院长”。曾担任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多家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的评审专家。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