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低血糖损伤中枢神经
近日,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团队与国外合作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低糖性白质损伤的研究成果,在神经病学最高影响力刊物《神经病学年鉴》在线发表。研究人员发现,当外周血糖低于正常范围时,会导致神经纤维髓鞘脱失和神经传导受损,该发现证明了在临床上反复发作性低血糖事件,比如由胰岛素瘤、不当节食等引发的低血糖,都可导致不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科研人员发现,低血糖累及中枢神经受损的原因与NMDA受体有关。当外周血糖低于正常范围时,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精氨酸会释放增多,并激活神经纤维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膜上的NMDA受体,导致神经纤维髓鞘脱失和神经传导受损。而阻断NMDA受体,就可以有效地保护神经纤维完整性和神经传导功能,这为今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示了方向。该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仁瞩目,国际神经病学权威专家雷蒙德·A·斯旺森教授为该研究成果撰写评论,并给予高度评价。
论文第一作者、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青年医师杨欣进一步解释说,在很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疾病中,比如多发性硬化(MS)可能同样存在因能量缺乏而导致中枢神经纤维髓鞘损伤。据悉,MS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部位为脊髓(61%),其次为大脑(55%)和视神经(41%)。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四肢无力麻木,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疾病迁延恶化致残,乃至死亡。目前,该病的致病机理仍不明确。
针对近年来MS发病增加的趋势,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团队通过建立全市MS协作网络,历经多年联合攻关,从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取得首报我国MS的患病率为1.39/10万,白介素-6、17、18和23与MS的发病相关等成果与发现。此次最新的研究发现提示,在MS急性发作期,早期采用NMDA受体阻断剂可能有助于改善MS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