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专家称检查尿液可知慢性肾病病情进展

新华网 4130 2014-01-10

       检查尿液中的蛋白是判定患者是否有慢性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因其不够敏感,并不能反应肾脏的受损程度。这一难题最近有了新解。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刘必成昨天透露,其发明并建立的利用尿液mRNA检查发现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新方法,可掌握慢性肾病进展“轨迹”。据悉,这一研究摘得了2013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据介绍,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均可以导致慢性肾脏病,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已高达10.8%。许多慢性肾病患者虽然经多年治疗,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发展为终末期肾衰,其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惑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提高慢性肾病诊治水平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刘必成告诉记者,早年留学英国时,就确立了慢性肾衰竭发生机制作为自己长期的主攻方向。他从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症状——蛋白尿产生的原因入手,通过建立各种肾脏疾病动物模型、细胞培养以及对临床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病理标本的研究,详细探讨了早期蛋白尿产生的分子机制,特别是足细胞损伤在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在此研究基础上,他又针对临床蛋白尿患者往往肾功能恶化速度快这一特点,深入研究了蛋白尿促进肾脏损害的机制,提出了蛋白尿引起小管间质炎症等,阐明了慢性肾脏病发展并导致尿毒症形成的关键机制,在此基础上发明并建立了利用尿液mRNA检查发现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新方法。

        “目前临床常规诊断慢性肾病主要通过检测尿里的白蛋白、肾功能检测等手段,但这些手段很不敏感。如许多病人虽然有蛋白尿,但肾脏受损的程度、肾脏纤维化程度等不能真实反映,利用尿液mRNA检查就可以看得明白。”刘必成说,随着这一研究成果的不断突破,将来肾穿刺这种给患者带来创伤痛苦的检测或许被替代掉。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