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改标 孙丽君 陈哲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并与几种小儿恶性肿瘤密切相关[1],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儿童期易感,抗生素治疗无效。临床上发现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EB病毒后易引起IM,病情也容易恶化,死亡率较高。正常患儿感染EB病毒后,机体免疫功能有什么变化,不得而知。为此,我们对36例生长发育正常、近期无其它疾病的IM患儿进行了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测定,以探讨IM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IM患儿36例(观察组)均为我院收治的住院患儿,血清EBV-IgM均阳性,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10%,诊断符合IM诊断标准[2]。年龄为6个月~14周,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岁6个月,所有患儿生长发育均正常,近期未感染其它疾病。对照组为同期36例正常儿童,年龄、性别与观察组严格按1:1配对。
1.2 方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采用透射比浊法。试剂盒由温州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以g/L表示。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采用APAAP法,药盒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以%尽?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实验结果中的资料进行处理,以均数(x-±s)表示,组间差异均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IM 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 :IM患儿IgG、Ig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M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
2.2 IM 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CD3、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CD3抗原是所有T细胞表面标志, CD4 抗原是辅助T细胞(Th)和效应T细胞表面标志,Th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辅助B细胞和效应T细胞激活,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CD8抗原是细胞毒T细胞(TC)和抑制T细胞(TS)表面标志,TS通过释放抑制因子抑制B细胞和效应T细胞活化,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机体免疫功能高低并不取决于淋巴细胞的多少,而是决定于CD4/CD8比值。
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全身免疫异常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常被误诊为上感、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发病机制为体内B细胞具有EB病毒受体,故先受累,继而引起T细胞强烈反应[3,4]。本文研究表明:IM患儿CD3、CD8明显增高,提示患儿EB病毒感染后导致机体T细胞发生了强烈反应,引起T淋巴细胞总数增加,但所增加的可能是TS和TC细胞,故使IM患儿血清IgG、IgA降低,外周血CD4和CD4/CD8比值降低,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抗病毒需要依靠自身抗病毒感染的防御能力, 这种防御能力有赖于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共同参与,其中呼吸道分泌的SIgA在抗感染中起主导作用。有人观察到,T细胞功能低下或缺陷使表面带有IgA的B淋巴细胞不能分化为分泌IgA的浆细胞,影响IgA生存量减少,致使SIgA减少,粘膜局部抗感染的能力下降[5],本文研究证实,IM患儿既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又存在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使抗EB病毒的功能降低,促使IM发生和病情加重。故临床上在对IM患儿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提高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曾兵,肖燕. 儿童EB病毒感染的免疫功能状况[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2):1550.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16.
[3]董淑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4377-4378.
[4]陈慧,杨军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J].临床医学研究,2005,22(5):601.
[5]王明圣,李玉萍,蒋安民.转移因子加丙种球蛋白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及免疫学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学杂志,1998,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