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健:驰骋在生物技术创业创新的大平台
2010年,微博越来越火;开放平台的呼声越来越高。"开放与共赢"已经逐步成为国内网络巨头迫不及待展示的新姿态,而开放平台无疑成了他们集体的展示地。在技术壁垒颇高的生物医药领域,是否也有人去尝试"开放平台"呢?答案是肯定的。
韩健研究员就正在为它的iCubate开放平台积极奔走, 2010年11月,在苏州BioBay创业投资论坛2010(BBIF2010)会议上,韩健研究员的iCubate技术获得了风投们的好评,其所在公司也被评为最具潜力的中国生命科学公司。
四年前凯杰(Qiagen)对Genaco的一次四千万美金的收购,至今依然是业内不少人津津乐道的要事。韩健研究员恰是那次事件的主角之一。 这次, VC们为什么会对iCubate技术如此看重呢?韩健研究员所提及的开放平台具体又能为我们未来展示怎样的新前景呢?而下一步这位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先锋的关注点在哪?又是什么让这位发明家、科学家对创业一直如此充满激情呢?他的创业的苦与乐,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经?带着这些问题与好奇,生物谷编辑采访了韩健研究员。
开放平台的新趋势
生物谷Bioon.com:两个月前,苏州BioBay创业投资论坛揭晓了"最具潜力"中国生命科学公司,其中苏州科贝获得诊断及服务类的奖项。您作为iCubate创始人、总裁兼CSO和科贝CSO,你们认为路演的项目能胜出的原因是什么?
韩健:我觉得我们能够胜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生物技术风险投资行业看好分子诊断领域;二是我们的技术的确有特点。
以前,风投都很注重新药开发相关的技术,可是最近一些大公司花高价并购诊断技术公司的案例,比如Life Technologies用7.25亿美金购买一个没有报批产品,没有销售的Ion Torrant公司,这让风投们开始注重分子诊断这个领域。
我们iCubate技术的特点是把核酸提取、扩增、检测三个步骤都完美地整合到一台仪器里,并具有多重扩增,全自动,全封闭的特点,易学易用。目前,能完美整合提取,扩增,检测,多重,自动及封闭等的技术平台,市场上还仅此一家,所以比较"抢眼"。
生物谷:iCubate开放平台是什么?它与我们在互联网开放平台的说法是不是"异曲同工"?它对行业的商业模式会产生怎样的改变?
韩健:iCubate开放平台,我们也叫iCubate2.0,就是借鉴IT行业的成功商业模式,由厂家做技术平台,让用户自己去开发"内容"。比如eBay, Facebook, 和苹果的iTunes, App Store等都是如此。
iCubate开放平台的目的是要突破"先卖仪器,还是先卖试剂?"的怪圈限制。一般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出一个诊断平台都是把它视为"独家技术",只有自己才能在该平台上做产品,做报批,做市场。这样做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接受力度不大。因为"一台仪器,一个试剂"的模式是不受广大用户欢迎的。这个我们以前吃过很多亏。比如我前一个公司(Genaco,2006年被Qiagen收购)在Luminex液态芯片平台上开发出了地中海贫血等产品,可是医院很少过问,原因是那么贵的设备,仅有一两个使用率不高的配套试剂,谁会去买?
我们把平台对广大科研人员开放,充分调动大家的研发积极性,这样可以很快产生出成百上千的分子鉴别诊断产品来,不仅仅局限在医疗行业,农牧业、食品安全、进出口检疫检验、生物防恐、疾病控制、院内感染、菌群微环境、耐药性监测等方面都急切需要相应的产品。如果不把iCubate平台开放出去,受我们自身知识,能力,财力等的限制,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去开发某些市场非常需要的产品的。
iCubate2.0生物技术开放平台是我们先提出的,但是其它公司也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努力。比如 Luminex公司。不过,Luminex的平台并不全开放,开发者要付很高的前期技术使用费(每个领域或试剂是十五到三十万美金),仪器和微球消耗品的费用也很高,试剂研发困难重重,开发好的试剂报批困难。因为系统没有封闭,高浓度的PCR产物很容易污染实验环境,导致假阳性。
因为我们自己以前就是别人平台的试剂开发者,所以在把我们iCubate平台开放出去的时候就吸取了很多经验和教训。首先,为了鼓励更多的用户使用这个平台,门槛一定要低:所以我们把多重PCR开发软件免费放到网上让大家使用,也不需要研发者付高额的前期技术使用费;开发好的产品在我们的网站上销售还有高比例的提成。只有让开发者的前期投入风险降到最低,后期回报增到最高,才能激发广大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归根结底,一个平台是否受欢迎,要看它是否能给用户带来切实的便利和利益。iCubate的"六字金标"(即提取、扩增、检测、多重、自动、封闭)能给用户带来独特的使用经验,在这个平台上开发产品有能在学术上和经济上得到回报,参与开发还没有什么风险,那何乐而不为呢?
生物谷:您在BBIF2010会上说到,"我们坚信个性化的药物始于个性化的诊断,而个性化的诊断需要分子鉴别诊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