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遗传学与基因组学论文

生物通 4185 2011-01-20

  “F1000(Faculty of 1000 Medicine)”又名“千名医学家”,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等全世界2500名国际顶级医学教授组成的国际权威机构。其中近期最受关注的七篇遗传学及基因组学论文如下:

  L.W. Collison et al., "IL-35-mediated induction of a potent regulatory T cell population," Nat Immunol, 12:1093-101, 2010. Evaluations by Avinash Bhandoola, Univ Penn; Christian Engwerda, Queensland Inst Med Res, Australia; Lieping Chen, Johns Hopkins Univ Sch of Med; David Serreze, The Jackson Lab; Xiaojing Ma, Weill Med Coll of Cornell Univ; Stephen Cobbold, Univ Oxford; Stanley Perlman, Univ Iowa

  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在体内发挥免疫负性调节的T细胞,在诱导免疫耐受和维持免疫自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999年,日本免疫学家sakaguqi首先描述了这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T细胞—CD4+CD25+T细胞,之后人们找到了调节性T细胞的标志性分子,即核转录因子Foxp3。

  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宾夕法尼亚大学、俄亥俄州Shenandoah生物科技公司、明尼苏达州R&D Systems公司等6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文章称他们利用IL-35和IL-10对初始T细胞进行培养后获得了一群调节性T细胞,并将其命名为iTR35。研究人员证实新发现的调节性T细胞不表达Foxp3,主要通过分泌IL-35发挥免疫抑制效应,而不是通过IL-10和TGF-b发挥作用;而且,新的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更强,在体内维持的时间更久。

  研究者还在体内证实了这群细胞的存在。在实验小鼠模型,肠道蠕虫鼠鞭虫(Trichuris muris)感染肠道局部及B16黑色素瘤体内,可见iTR35的存在。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iTR35调节性T细胞在诱导感染和肿瘤免疫耐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外诱导/扩增iTR35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S.V. Kumar and P.A. Wigge, "H2A.Z-containing nucleosomes mediate the thermosensory response in Arabidopsis," Cell, 140:136-47, 2010. Evaluations by Motoaki Seki, RIKEN Plant Sci Center, Japan; Deyou Zheng, Albert Einstein Coll Med; Detlef Weigel, Max Planck Inst for Dev Biol, Germany; Tapio Palva, Univ Helsinki, Finland; Shimpei Magori and Vitaly Citovsky, SUNYork Stony Brook: Yeqin M. Kong and Xing Wang Deng, Yale Univ

  植物属于变温生物,任何植物都是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中并受着温度变化的影响。比如植物的生理活动、生化反应,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它因子如湿度、降水、风、水中氧的溶解度等的变化,而环境诸因子的综合作用,又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了解植物对温度的变化规则有利于研究人员培育出更能适应气候变化的植物新品种。

  来自英国John Innes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拟南芥中一种称为H2A.Z的组蛋白能感知到外界温度变化,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培育出更能适应当前气候变化的植物新品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

  S.F. Ng et al., "Chronic high-fat diet in fathers programs beta-cell dysfunction in female rat offspring," Nature, 467:963-6, 2010. Evaluations by Qingchun Tong and Perry Bickel, Univ Texas; Atsushi Iriki, RIKEN Brain Sci Inst, Japan; Mehboob Hussain, Johns Hopkins Univ; William H Colledge, Univ Cambridge

  来自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研究人员发现父亲的肥胖会影响女儿的健康,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新南维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父亲的饮食与女儿的耐糖性差有关,小鼠实验表明,正常雌性与吃高脂肪食物、耐糖性差的雄性所生雌性后代的耐糖性差,因为其胰岛素分泌和胰腺功能受损了。

  儿童肥胖和糖尿病与其父母当中一方的这些状况密切相关,但父亲是怎样对子女的这些状况造成影响的并不清楚。这是在任何一个物种中关于父方的饮食会诱发后代逐渐患糖尿病的第一个研究报告。这项工作凸显了环境诱导的父方因素在影响后代的代谢疾病及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流行性不断增加中所起的一个新颖作用。

  L. Becks and A.F. Agrawal, "Higher rates of sex evolve in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Nature, 468:89-92, 2010. Evaluations by Hanno Seebens and Bernd Blasius, Carl-von-Ossietzky Univ, Germany; Tony D Long, UC Irvine; Richard Frankham, Macquarie Univ, Australia

  虽然有很多假设来解释为什么植物界和动物界有性生殖占绝大多数,但对这些理论的直接验证却很少。在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它既能进行有性生殖、又能进行无性生殖)所做的实验中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