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本没打算写公众号的,只是这两位病人让我有些伤感,我一直努力平复自已的情绪,想想患者的难,也想到我们专业,不管是检验医学或者医学检验,原来自已也上过研究生,也带过研究生,不管硕士还是博士,统一的名称“临床检验诊断学”,居然我们的头衔里有“诊断”二个字,然而我们诊断了什么?
上午时间,同事赵老师让我看看这个结果,患者为便民自助,没有任何临床信息。
电话沟通:
我:为什么来查这三项?
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某三甲医院体检发现高血钙,再次复查还是高血钙?医生怀疑检验的结果不对,建议来华西检查。
我:好的,根据诊疗流程,先查PTH吧。华西APP自助下单,我马上做。
患者:好的,我马上自助开单。
同事赵老师马上找到患者样本加做PTH。
当患者检查的PTH结果出来了,再次和患者电话沟通。
我:你的PTH结果是正常的。
患者:我知道,我在这家医院查了三次都正常,医生说这家医院的结果不准,才叫我来华西的。我还去这家医院看了内分泌科,医生说结果不对,检验科也说不清楚不对在哪儿。我的其他结果都是正常的,现在我很焦虑,我很想知道我为什么高血钙?老师,我的问题是不是很严重。
这个结果确实没怎么见过,患者已有的检查结果太少了,我请我的学生,不对,现在是同事小刘老师给患者加做了一个生化。
中午想了想,又去查了下资料,下午2点钟,再次给患者进行沟通,也为患者写了分析意见报告。
这个结果真的不能解释吗?如果是你,特别是有检验诊断学文凭的你,你怎么考虑?有什么原因?下一步的检查路径是什么?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其实我们二家医院的检验结果都是一致的,在这种大三甲医院里,检验结果互认早已实现,从技术的层面,我们没有任何问题,质量保证了只是区别在哪儿呢?我们欠缺了什么?
今天的第二位患者
患者5年前的就诊记录
患者近年来的就诊记录
灵魂十问
1.患者右肾为什么切除?
2.患者左肾为什么长结石?
3.患者为什么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CKD3期)?
4.患者左肾有没有死亡风险?
5.如果患者左肾又死了,患者怎么办?
6.患者的检查结果有问题吗?
7.这一系列过程中,检验错过了什么?
8.这个患者下一步该怎么办?
9.如果是你面对这个结果,你会做些什么?
10.如果这个患者是你的家人,你会想到什么?
今天我一直思考一些问题:
为什么临床质疑结果的时候,我们会无言以对?
为什么面对一个又一个失去肾的患者,我们总是无动于衷?
我们引以为傲的"检验诊断学"又消失去哪儿了?
我们的医学又去哪儿?
也许我们的检验太缺乏转化了。
我们“理论家”或者“演讲家”或者“专家”不少,这个场景太多见了。
但是,这个场景呢?
我们面对检验人员高谈阔论,侃侃而谈,如果面对临床和患者呢?为什么我们满腹经纶却不敢面对一个患者,也搞不定一个患者?
我们自以为是认为检验很重要,重点是转化到患者身上了吗?谁来转化?是你?是我?
如果你身披检验的外衣?拿着检验诊断学的文凭?却一生都没有去帮助过一个患者,这一生有意义吗?当然,请不要说一生做了多少样本,其实不是你,是仪器。
如果检验只是回归技术,就是我们现在天天在听和做的一些东西,其实职校(最多2年)就足够了,也没有必要设立本科,更没有必要设立研究生和搏士培养了。
有人说:我们培养高端人才是为了研究。好吧,如果培养出来还是从事技师的工作,和专科毕业培养的小技师干同样的活,就不要用诊断学这个词,更别说有些研究成果根本就不敢用在自已或家人身上,因为我们都清楚原因,更别说去帮助患者,解除患者疾苦了。
想起关主任一直教导我们,请不要说什么指标如何重要,重点是要联系到疾病。是的,离开了具体患者和具体疾病,什么检验指标都是毫无意义的。
有一天检验会不会也会这样,患者会自主选择谁来给他做检验,又指定谁来给他看结果,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会是什么场景.....
内容来源 | 贵老师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