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梅毒之惑,险些铸成大错!
案例经过
7月9日上班后,大家和往常一样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工作。今天是我们免疫组的蒋老师负责TRUST和TPPA试验,在做到皮肤科一个患者的TRUST试验结果时,蒋老师叫我们大家看一下结果怎么报比较合适(平时在报TRUST试验结果时,都是要至少两人对结果统一意见后再进行报告),大家都觉得这个结果是弱阳性。蒋老师没有立即报告,能看出她眼里的疑惑,她随即查询了该患者的历史结果,没有找到。又查询了一下该患者是否进行了梅毒特异性抗体(化学发光)的检测,结果显示为209.1。这个数值再一次证实了她的疑惑,因为该患者的TPPA的结果也是阳性。
当看到最终的试验结果时,真的让人有些心有余悸!如果对于这个结果当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没有进行其他试验结果的查询并加以分析,这个结果很可能就当“弱阳性”报告了。倘若患者拿到一个和其真实情况完全不符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医生对他的诊断和治疗会完全不一样,最终耽误了病人的诊治,延误了病情!
什么是前带现象呢?
钩状效应(HOOK效应):是指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导致假阴性的现象,其中抗体过量叫做前带效应;抗原过量叫做后带效应。
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生成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无论在一定量的抗体中加入不同量的抗原或在一定量的抗原中加入不同量的抗体,均可发现只有在两者分子比例合适时才出现最强的抗原-抗体反应。见图3。
实验室防止钩状效应导致假阴性的改进措施:
如果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可以提示我们在试验时特别注意可能出现钩状效应,但是实际情况是和临床的沟通往往不能做到那么的及时,因此我们吸取此次经验,针对TRUST试验,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改进流程:
2.实验室改进了检测流程:TRUST试验结果一定要综合TPPA和梅毒特异性抗体(化学发光)的结果综合来进行分析、判断和最终的结果报告。在怀疑可能会出现前带现象的,我们要进行血清的稀释后再进行TURST试验。这样做可以很好的防范因钩状效应带来的假阴性,更好的为临床出具切实准确的报告。
小结
1.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很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患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多种梅毒检测方法的联合检测非常有必要。
来源:检验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