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是钢铁那样的夕阳产业吗?

作者:方研   2022-01-28

 初看这个标题可能很多人不屑一顾,尤其是做生化的检验同道。确实,检验科化验单上生化项目还占据大量份额,而且这些项目的临床意义还十分重要,都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不可或缺的,何言生化检验是“夕阳产业”?

您且稍安勿躁,听我慢慢为您分析。

生化检验步入“瓶颈”是不争的事实

说生化检验步入学科瓶颈的依据之一,就是纵观每年全国性或地方性各大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生化检验已经不占据会议的主角

这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往往都会专门设置诸如“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微生物检验与感染”等专门的分论坛。或近年来比较热门的领域,如“流式细胞术”、“质谱检测”、“病原体宏基因组测序”等,甚至有时在一场学术会议上出现在多个分论坛的讲坛上,足见其受重视程度。

但据笔者观察,最近两年检验学术会议设置“生化检验”分论坛的很少,这也侧面反映了生化检验学科发展较慢、新成果较少的困境。

 

说生化检验步入学科瓶颈的依据之二,就是参观近年来的IVD大型展会,已经很少有知名外企和国内大企业推出新的生化分析仪产品了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生化检验技术较为成熟,技术更新缓慢,市场接近饱和,并没有更多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另外近两年国内不止一家以生化产品著名的IVD企业开始布局凝血等其他产品线。从各个展会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生化分析仪市场充斥着中小企业,产品高度同质化,呈现出鲜明的“内卷”态势。

相比20多年前生化检验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产品琳琅满目,令人迎接不暇,催生无数IVD领域里富翁的盛况,不啻天渊之别。

 

说生化检验步入学科瓶颈的依据之三,就是翻阅检验医学各大学术期刊,生化检验专业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少

一个专业发表的论文越多,意味着从事研究的学者越多,也意味着学科发展速度越快。但遗憾的是,翻阅各大检验期刊,生化检验专业的论文数量呈逐年下降之势,甚至连专家共识之类的指导性文件近年来都很少。

相比病原体宏基因组测序领域一年内推出3份专家共识予以指导规范的情况,据笔者观察,生化检验领域近年来发表的专家共识似乎只有2020年7月发表的《生化分析仪携带污染的分析评估及处理方法专家共识》一篇而已。

 


说生化检验步入学科瓶颈的依据之四,就是目前检验科的生化组开的新项目越来越少

限于检测的灵敏度新的检验项目大多采取免疫学等检测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也迅速推广应用,带来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精度。

如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所说:“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理念。”若一个行业长久卡在瓶颈,止步不前,的确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生化检验是夕阳产业?言之尚早

上面的事实可能会使做生化检验的同道们泄气,把生化检验说得好似钢铁这种夕阳产业,虽然过去无限辉煌,但近年来逐步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

实际上,不必太早悲观,起码在目前,生化检验在临床实验室中的重要地位尚不能被撼动。


第一,经典的生化检查项目重要性尚不能替代,仍然为临床医生诊疗所必须;

第二,生化检验的费用相对低廉,在医保控费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具有一定性价比优势;

第三,生化检验从业人数目前仍占据检验医学整体从业队伍的半壁江山(临检也是如此),各大检验公众号发布生化检验质控、校准等话题文章阅读量往往很高。


而我们从事生化检验的同道们,最重要的还是扎扎实实地,从实验室管理和质控做起,让生化项目的检测质量无懈可击,才能更好地迎接新技术的挑战,满足临床的需求。

编辑:骆秉涵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