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清楚血栓弹力图的应用

作者:李宏艳、刘小英  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医院 4391 2022-09-13

血栓弹力图(TEG)能够模拟人体凝血-纤溶整个动态过程变化,仅需少量全血便能够快速检测血小板、FiB、凝血因子和其他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能够全面地反映出人体凝血纤溶过程,提供准确的人体凝血状况信息。

与常规的实验室凝血实验比较,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不仅能检测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也可用于检测血小板功能,不仅可评估凝血功能,且可评价血小板的活性,动态反应凝血的全过程,对临床用药进行个体化指导,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肝脏移植、心血管手术等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监测和指导成分输血。


■ 相关指标及意义

R(反应时间):凝血开始到形成纤维蛋白的时间,R值缩短提示血液高凝状态,R值延长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使用抗凝剂。

K值:从第1个微小血凝块(即振幅2mm)至振幅达20mm所需的时间,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主要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

Ɑ角:描记图分叉点和最大弧度做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反映血凝块形成速率,影响因素与K值同,但比K值评估价值高。

MA值(最大血块强度):最大振幅,表示纤维蛋白/血小板凝块的最大强度,主要受纤维蛋白(约占20%)和血小板作用(约占80%)的影响。(MA-AA/MA-ADP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使用后的MA值)。     

CI值:以R时间、K值、ɑ角、MA值等为基础描述总体凝血状态,CI<-3为低凝状态,CI>+3为高凝状态。

抑制率:使用电脑自动计算花生四烯酸(AA)类药物及腺苷二磷酸(ADP)类药物抑制率。其中AA抑制率(阿司匹林等TxA2受体抑制剂)<50%提示药物低反应性;ADP抑制率(氯吡格雷等ADP受体抑制剂)<30%提示药物低反应性。


■ 在临床中的应用

01 神经内科: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指导抗血小板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监测;预测溶栓药物应用的风险及预后判断;预测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

02 心血管科及重症监护室:判断病人的基础凝血情况;检测PIC手术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肝素及新型抗凝药物的监测。

03 产科:手术中对孕妇是否会在术中大出血进行评估;判断宫外孕病人的出血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指导成分输血,抢救患者生命。

04 外科:手术中监测血栓发生的风险,术后预测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0输血科: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和使用血制品,指导成分输血。
与传统凝血检查方法比较,TEG检查更为直观,能够动态反应机体凝血功能。TEG能够通过对凝血及纤溶过程的动态监测,从而为多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药物监测、治疗方案、风险等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296-299.

2.候雅萍,俞青,俞琼琰,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9):1218-1220.

3.阚宏亮,马喆,张佃花,et  al.血栓弹力图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19-21,35.

4.宋广平,李代红.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策略及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9,39(6):605-609.


编辑:骆秉涵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