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指标均阴性,这个“真凶”不得不防!

作者:徐奕胜  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2022-10-26

尿常规检查,作为检验科三大常规之一,是检验师们熟得不能再熟的项目了。同时,它也是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泌尿系统疾病最简单、最快速、最实惠的一个检验项目,堪称是一个“物美价廉”的干货。


但尿常规这些指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含义,有哪些真真假假的结果呢?以近期遇到的一例尿干化学中红、白细胞均为阴性的案例进行讲解,说一说尿常规的那些事。



11月20日,同事告知尿常规24号标本颇有意思,发现尿干化学的红白细胞与尿沉渣分析仪都出现了结果不一致现象,而显微镜镜检结果与尿沉渣分析仪结果符合,如图1。

患者信息,女,51岁,临床诊断:呼吸困难,盆腔恶性肿瘤。


图1


干化学试纸条:尿蛋白+1,维生素C+3,PH 5.0,SG 1.030,其余正常。

尿沉渣分析仪:白细胞109.5个/uL,红细胞70.8个/uL,管型11.0个/uL。

尿离心镜检:白细胞+2/HP,红细胞+1/HP,透明管型±

该怎么分析这个尿常规结果呢?


【红细胞假阴性】


尿沉渣细胞有形成分计数、离心镜检都能发现红细胞的存在,自然都能想到干化学的隐血阴性为假阴性,究其根源,是由维生素C所导致的。查看该患者的尿干化学仪器检测结果,如图2,维生素C浓度为5.6mmol/L。


图2


翻阅尿11项试纸条说明书可知,维生素C浓度超过1.4mmol/L时会使低浓度隐血测定造成假阴性的结果。

而该患者尿液中的维生素C浓度已远远超过试纸条说明书上可影响隐血结果的最低浓度。


【白细胞假阴性】


干化学测定白细胞是检测白细胞酯酶,而白细胞中以中性粒细胞含酯酶最多,单核细胞次之,淋巴细胞不含此酶。所以,如果尿中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居多时(如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可使干化学白细胞试带膜块呈假阴性。

根据患者盆腔恶性肿瘤的诊断,查阅电子病历发现:患者于11月19日下午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 + 双侧附件伴切除 + 盆腔肿物切除术 + 腹盆腔肿瘤种植减灭活术 + 肠粘连松解术 + 盆腔粘连分离松解术+ 静脉港植入术,术中出血大约1600mL。11月20日晨查房尿量2150mL,腹腔引流管引出淡血性液体300mL,盆腔引流管引出400mL血性液体。

而患者的尿液为11月20日上午送检,并无肾移植史,昨日自身手术并不会引起自身排斥反应。由于同事将尿液沉渣已丢弃,无法染色辨别中性粒细胞还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疑问重生】


考虑到维C浓度高,干化学白细胞会不会是受维生素C的干扰呢?

翻阅检验教科书,如图3,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其假阴性原因有:蛋白质、维生素C、葡萄糖、头孢氨苄。[1]


图3


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也提及了影响尿试纸条结果的因素中,白细胞酯酶出现假阴性的有:尿中四环素浓度高、维生素C、汞盐、胰蛋白酶抑制剂、草酸盐;1%硼酸;含黏液标本、含淋巴细胞标本。葡萄糖(>30g/L)、比密和草酸浓度增高时,白细胞酯酶灵敏度降低;同时,白细胞酯酶也受呋喃妥因、庆大霉素、头孢氨苄和高浓度白蛋白(>5g/L)的干扰。[2]

患者的尿蛋白在干化学仪器上显示为:PRO+1,0.3g/L,远远小于高浓度蛋白(>5g/L),故排除高浓度白蛋白引起的WBC假阴性。

既然教科书和操作规程都说了维生素C可导致尿中白细胞假阴性,患者尿中维C浓度又如此之高,“真凶”会是维C吗?我们继续分析•••


【药物因素?】


由于该患者为ICU病房患者,一个想法闪现:药物因素有没有可能呢?我们知道ICU病房的患者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病人,使用的药物也较普通病房患者多,考虑药物因素也情有可原。

在检验教科书和操作规程中均提及到一个药物:头孢氨苄。它是一种半合成的第一代口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能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胞内容物膨胀至破裂溶解,杀死细菌。

患者的尿常规送检时间为11月20日10:18,以此为时间节点往前查询医嘱,进入医生工作站浏览,果不其然,发现临床使用了头孢哌酮舒巴坦、维生素C注射液,而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为第三代头孢菌素。

11月18日16:11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如图4


图4


11月19日19:45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如图5


图5


11月20日09:00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如图6


图6


【千回百转】


可见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次数多于维生素C注射液,难道真会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吗?这需要从药物的代谢途径讲起。

为什么教科书及操作规程都说头孢氨苄会导致WBC假阴性呢?这是因为头孢氨苄(第一代头孢)从尿中代谢的比率达到90%(说明它的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而身为第三代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虽然抗菌范围较一代广,但它的主要排泄途径为肝胆,而不是肾脏。

所以,即便从时间上推算,头孢哌酮的使用时间、频率比较接近尿常规检测时间,但由于它并不在肾脏排泄,也就不会出现在尿中,故排除尿中WBC假阴性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所致。

而维生素C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转换方式,目前仍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维生素C最后的代谢物是由尿液排出。结合患者前一天晚上使用过维生素C注射液,这似乎又把问题重新绕回了原点:维生素C。


【真相揭开】


再次浏览医嘱时,忽然间发现临床在11月19日除了开出维生素C医嘱外,还有尿袋申请医嘱,如图7,也就是说检验科11月20日接到的尿液为尿袋尿,这一切就可以全部说得通。


图7


19日晚上临床开出维生素C、尿袋医嘱,患者尿液排入尿袋,而维C的代谢途径正好是肾脏,也就是说19日晚到20日晨之间,尿袋中的尿液一直混着有维C和红白细胞。由图5可知维生素C注射液0.5g:2mL*1支/支,共申请了3g,也就是6支。可以想象下,这维C如果经肾脏代谢出来,尿液中的维C浓度该有多高,

最终,可考虑该患者的尿干化学红、白细胞均为假阴性,其幕后的“黑手”正是维生素C,且自己高度怀疑患者尿液中的维C浓度远不止5.6mmol/L,因为尿干化学试纸条维C最多只能测到+3(5.6mmol/L)。


【不足之处】


该案例中不足之处在于,本实验室无法定量测得患者尿中维生素C的含量到底有多高。尿中干化学维C的浓度只能作为定性,而其浓度也只能算是个半定量。加之,维C阳性最多只能达到+3。查看尿11项干化学试纸条,维C的阳性为:±(0.6mmol/L)、+1(1.4mmol/L)、+2(2.8mmol/L)、+3(5.6mmol/L),如图7。


图7



1、尿液中维生素C导致尿干化学隐血假阴性比较多见,但同时导致干化学隐血和白细胞出现假阴性还是比较少见。而该患者之所以可以出现红白细胞均阴性,是由于临床使用了维C注射液、尿袋留取尿液,导致尿袋中的维C长时间与细胞接触,且维C浓度也非常高。

2、在分析尿常规报告时,一定要注意查看维生素C这个指标的影响。尤其是尿维生素C阳性,尿干化学隐血、白细胞、葡萄糖、胆红素、亚硝酸盐这五个指标阴性时,需要仔细斟酌考虑,该阴性是否为假阴性。

3、可能有老师会问:食物中维C的来源有没有可能呢?答案是:看患者的情况。虽然维生素C的来源以食物居多,特别时柑橘类水果、蔬菜等,但该患者病情较重,食物的因素影响可暂不考虑在内。临床医嘱中维C注射液申请了6支,故考虑维C这个药物的因素占主要因素。



生素C在尿常规中的意义并不是提示某些疾病,而是帮助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判断尿干化学中其他指标是否可信,是否受到了维生素C的干扰。


【参考文献】

[1]许文荣,林东红.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7

[2]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63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