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很可怕吗?
随着我国人口正步入老龄化,国家对二胎政策不断开放,越来越多夫妻选择孕育新的生命。一个新生命从受精卵着床开始到十月分娩,生命的伟大意义伴随始终,但危险也随之存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HDN):主要发生于胎儿和新生儿早期,是由于母亲体内产生了与胎儿血型抗原相结合的IgG类抗体,此类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可见于ABO型血型系统的不合,和Rh型血型系统的不合,其中ABO型最为常见。
什么是「ABO型血型系统不合」呢?
当母亲的血型为A型时,如果孩子的血型为B型或者AB型,此时母亲体内的IgG-抗B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疾病的发生;
当母亲的血型为B型时,如果孩子的血型为A型或者AB型,此时母亲体内的IgG-抗A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疾病的发生;
当母亲的血型为O型时,如果孩子的血型为A型、B型或者AB型,此时母亲体内的IgG-抗B抗体或者IgG-抗A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疾病的发生。
当母亲为AB型时,母体内不存在抗A抗体和抗B抗体,不论孩子是啥血型都不会引起疾病。
根据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母亲为O型血,新生儿为A型或者B型时患儿患HDN的几率要大且女孩多于男孩。随着近几年针对HDN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ABO类HDN发病机制为胎儿遗传获取A、B血型抗原,在母体妊娠或者分娩的时候进入母体内产生相应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结合,破坏红细胞,并且出现黄疸引起HDN。
ABO血型不相合所导致的溶血可轻可重,轻症者可以自愈,而重症者有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对于重症的ABO血型不相合的溶血性贫血患儿来讲,是需要积极的血浆置换、光疗等治疗的。
「RH型溶血」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指的是RH(D)抗原,当母亲RH(D)抗原为为阴性且孩子RH(D)抗原为阳性时胎儿会产生HDN。
原因是,胎儿的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内,母亲体内会产生针对RH(D)抗原的IgG-抗RH(D)的抗体,此类抗体再次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进入血液循环与其红细胞表面的RH(D)抗原相结合,激活胎儿免疫系统,产生溶血,引起HDN的发生。
Rh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往往程度是比较轻的,是可以自愈的,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新生儿发生溶血,可轻可重,需要引起重视。产生临床表现轻重不同的患者,主要是由于产前母体内IgG类抗体的效价不同所导致的。一般抗体效价>64时,才具有临床意义,随着效价提高,胎儿患HDN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