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53检测结果被投诉一例分析

作者:张忠荣 4262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医学检验科 2025-03-28

CA153,全称为癌抗原153,于1984年被发现,属于糖蛋白类抗原,分子量约为300-500 kD。该标志物的抗原决定簇由糖和多肽两部分组成。是一种肿瘤标志物,主要与乳腺癌有较强的关联性。它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糖蛋白,属于MUC1基因家族,主要由乳腺和部分其他组织细胞产生。CA153是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膜上的糖类抗原物质,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MUC1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在肺、乳腺、胃、胆囊、淋巴结、结肠、直肠和胰腺的上皮细胞黏膜表面表达,CA153是MUC1的可溶性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血清CA153水平升高被广泛用作乳腺癌患者诊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CA153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在乳腺癌患者中,约有30%-50%的患者CA153水平会明显升高,但在早期乳腺癌中,其阳性率仅为20%-30%。此外,CA153的水平也可能在其他恶性肿瘤以及某些良性疾病,如肝炎、肺炎、肾功能不全中升高,CA153的测定通常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一、典型病例

患者女,55岁。主诉右肩疼痛数日,头疼,于2024年11月23日就诊我院骨科门诊,临床医生给患者开具了生化项目、血细胞五分类、甲功及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结果除了胆固醇和CA153偏高,其他项目均在参考区间内。其中的CA153是在新产业X8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的结果43.72IU/ml,参考区间0-25IU/ml,偏高。11月26日在上级三甲医院抽血在罗氏化学发光分析仪上做CA153结果17.83U/ml,参考区间0-30U/ml,11月27日患者打电话到我院投诉,声称给其造成了经济和精神损害。我们立刻对23日新产业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查看,当日仪器无故障、室内质控在控,当日其他做CA153的结果都是正常的,我们将23日那管血放在新产业化学发光分析仪上复查结果为45.13IU/ml,偏高,接着我们又将此管血放在我科雅培化学发光分析仪上检测结果为36.30U/ml,参考区间0-31.30U/ml,于是我们和患者沟通解释并提出再次给予采血复查,患者拒绝并要求将23日的血样送往上级医院检查,27日当日按照患者要求用顺丰冷链将患者23日的血清发至上级三甲医院复查,上级三甲医院在雅培化学发光分析仪上检测CA153结果为32.90U/ml,参考区间0-31.30U/ml,偏高。12月6日此患者来我检验科重新采血在新产业化学发光分析仪和雅培发光分析仪上检测CA153结果分别为39.10IU/ml、27.98U/ml,新产业结果偏高,雅培结果在参考区间内,接近参考值上限。此患者表示过一周后将再到上级三甲医院检查。

本科室接到反馈后,立即启动自查:(1)首先查看了当日室内质控,提示在控且CV在设定目标内;接着查看仪器状态,近期仪器状态良好;查看试剂有效期、稳定期均在规定期限内,且当日做此项目的其他患者都在参考区间内,近日也没有其他病人反馈该项目结果不符的情况;查看此患者血样,无溶血、脂血、无肉眼可见纤维丝。(2)将当日此患者样本放在新产业X8化学发光分析仪上重新检测,复查结果和之前结果一致。

二、病例分析

经过查阅一些相关文献,总结了关于影响CA153检测结果可能性的一些因素及假阳性的原因如下:

1. 检测方法和试剂的差异: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试剂可能导致结果的差异。例如AFP和CEA有国际标准品,而其他肿瘤标志物则没有,这给测定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带来了困难。不同厂商可能使用不同的校准标准和参考区间,这意味着即使样本中CA153浓度相同,不同仪器的结果也可能不同。文献中提到,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导致不同检测系统之间的结果难以直接比较。

2. CA153的水平可能受到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等。这些因素在不同仪器的检测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和反应。文献中指出,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学变异性可能导致不同检测系统之间结果不一致。

3. 急性或慢性炎症状态会导致CA153的非特异性升高。例如,感染、风湿性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炎症反应可能使CA153水平上升,从而引起假阳性结果。

4. 女性的激素水平波动,特别是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可能影响CA153的检测结果。某些研究显示,月经期间CA153的水平可能会有所增加,导致假阳性。

5.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CA153的检测结果。例如,化疗药物、激素替代疗法等可能导致CA153水平的变化,文献中提到,药物干扰是导致假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6. 某些良性疾病可能导致CA153水平升高,从而造成假阳性结果。常见的良性疾病包括: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乳腺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刺激CA153的产生。肺部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研究表明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CA153水平升高。

7. 内源性抗体干扰:内源性抗体是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会与CA153试剂发生反应,导致检测结果假性升高,尤其是在使用某些特定的检测平台时更为明显。例如,有研究表明,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的人抗动物抗体、异嗜性抗体和自身抗体等,都可能引起CA153的假阳性。

患者11月23日来我院骨科就诊,当日做了右肩MRI、头颅CT、血液检验。其中右肩MRI检查提示右肩关节粘连性关节炎、肿瘤标志物CA153检测偏高一点,其余项目均正常。我们查阅的文献中提到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情况下,部分患者CA153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这可能与病情相关,研究显示CA153不仅在乳腺癌表达,在红系细胞中也发现了显著的表达。但从此患者血常规化验结果及过往病史看,基本排除这个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将可能的原因锁定在急性或者慢性炎症导致的非特异性升高和内源性抗体干扰所致的假阳性、检验技术的局限性造成的假阳性这三个方面。

在没有阻断剂的情况下,我们将患者的血清连续倍比稀释后在新产业MAGX8上检测,CA153结果呈非线性下降,16倍稀释后结果正常,由此,判定患者在我院新产业MAGX8上检测CA153结果偏高为内源性抗体干扰所致的假阳性。我们主动联系此患者,将具体情况告知患者,并耐心详细解释原因以消除疑虑,患者表示后来去上级三甲医院再次检查时,上级医院医生也向其说明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患者表示理解并为我们的认真态度表示感谢。

三、经验与体会

1. 内源性干扰物质是临床实验室检测误差的一个重要来源,它们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这些干扰物质通过影响分析特异性,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当遇到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其他各方面原因都排除后,我们可以往内源性抗体干扰方向考虑,若没有阻断剂,我们可以通过倍比稀释等方法识别一下,为了更好的向患者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2. 对于某个肿瘤标志物的轻微升高可以通过动态监测其变化趋势来辅助判断,如果持续升高或者波动较大,可能提示真性升高;如果水平稳定或者下降,则可能是假性升高。还可通过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如果单独一项升高,而其他肿瘤标志物正常,可能需要考虑假性升高的可能性。

作为临床医技科室,我们的检测结果对于临床有很大的帮助,但同时更需要临床医生结合临床症状来判断。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时常接到对结果又有疑问的反馈,作为检验人员应该积极回应、认真对待、仔细复盘给予耐心解释,应不满足于简单的结果审核,当遇到异样结果更加谨慎对待,用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让检验结果更加精准。

参考文献

[1] Lee J. Biological variability of tumor markers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Clin Oncol, 2022.

[2] Zhang Y. Age-related variations in tumor marker level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interpretation. Cancer Epidemiol, 2023.

[3] García S. Standardization of tumor markers: the need for a unified approach.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 An, 2022.

[4] Kraus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immunoassay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umor markers.Clinical Chem Laborat Med, 2018.

[5] Cohen S. Impact of preanalytical variables on the measurement of tumor markers. Clin Bio, 2019.

[6] 黄彪, 唐炜, 金坚. 免疫分析中的干扰物及其排除[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4, 11(3): 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