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是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一份报告的审核发出意味着治疗才刚刚开始,提升报告审核、解读以及临床沟通能力。首先要掌握仪器检测、分析原理,才能保证检验质量。


原理


1.分析流程

 


2.全反应过程测光方式


2.1反应盘18s转1圈,此间所有反应杯横穿光轴,仪器测量并储存吸光度,每1个反应杯在测水空白(吸光度调0)后,每18s测1次,10min测光34次(1-34次测光点中26、27点除外)。

 


现象


最近科室7600-020E P2模块的DBIL(2 Point End)、PA(2 Point End)、Glu(2 Point End)、TBA(Rate A)、UREA(Rate A)、AST(Rate A)、项目结果数据报警及负值,复查也不能纠正,结果异常的项目根据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如下:

1.查看2 Point End法DBIL、PA、Glu项目反应曲线,正常反应是在反应杯中加入样本和R1试剂后基本不发生反应,反应曲线应平稳无变化。

1.1 DBIL:加入样本和R1试剂后发生跳点,16-17点加入R2反应曲线略上升伴随跳点,吸光度变化很小227-203=24几乎没有反应,该反应曲线读数不稳;
1.2 PA:数据报警Z吸光度超过3.3Abs,在测光点25-28之间发生断崖式变化;
1.3 Glu: 数据报警Z吸光度超过3.3Abs,在测光点29-30之间发生断崖式变化;

    


2.查看Rate A法TBA、UREA、AST项目反应曲线


2.1 TBA: 加入样本和R1试剂后测光点0-15点发生反应;
2.2 UREA:数据报警Z吸光度超过3.3Abs,加入样本和R1试剂后测光点7-15点发生反应,测光点16-17点加入R2吸光度反应曲线的变化量突然到头;
2.3 AST: 数据报警Z吸光度超过3.3Abs,加入样本和R1试剂后测光点8-15点发生反应,测光点16-17点加入R2吸光度反应曲线的变化量突然到头;

   



原因


通过查看上述反应曲线,发现无论是终点法还是速率法,均发生反应曲线异常变化的情况,因此初步判定,有可能是因为仪器的共通部分出现问题所导致。通过分析上述反应曲线发生异常的测光点有可能是光源发光不稳或者非待测标本混入反应体系中。反应曲线异常可能是下列因素导致:


1跳点:


1.1光源灯老化---吸光度值波动较大,以340nm波动最明显;
1.2试剂反应不稳定---注意观察其他标本的情况;
1.3比色杯溢液---清洗机构针、管路、电磁阀堵塞,废液吸取不畅;
1.4样品针、试剂针滴液---样品针、试剂针管路破损,注射器安装不规范,密封垫磨损;
1.5偶然情况---如气泡或异物,建议重新测定;
1.6速率法---会有W,F的数据报警;


2底物耗尽:


2.1速率法---会有I、J、K的数据报警。
2.2干扰引起的反应曲线异常:
2.3标本本身颜色的干扰---乳糜标本时吸光度值常>32000;
2.4药物或者标本内---异常成分的干扰。


3携带污染:


3.1样品针携带污染---样品针携带污染为前一高浓度标本影响后一标本;
3.2试剂针携带污染---试剂针携带污染为前一项目试剂针上的残留物影响下一检测项目的反应,其加样特点具有一定的规律,例如特定项目排序时出现试剂针携带污染现象;

3.3搅拌棒/比色杯携带污染---搅拌棒、比色杯携带污染为前一项目的产物/中间产物黏附到搅拌棒/比色杯上影响下一检测项目的反应,因其工作特点具有随机性,不容易排查。


处理


1查看光度计数据和光源灯更换记录,约使用3个月左右,更换光源灯后待光源稳定30min执行杯空白,正常;

2用手触摸比色杯正上方边沿发现有粘性液体、结晶,正常应为干爽、透明状态,因此可能存在溢水、滴液现象;

3检查、疏通清洗机构针、管路未发现异常现象;

4测试样本,观察加注和清洗机构的运行情况,发现在加R2试剂时针位置不正将试剂加到两个杯子中间的壁上的现象;


5于是关机拆下R2试剂总成,清洁机构并重新安装,开机报警R2试剂针上下动作异常(该针由于受外界碰撞变形,人为扳直后出现故障);


6关机更换R2针,开机并调整R2针H(117\114)以及专用工具V(试剂仓内外圈分别1)的位置;



7执行机械检查进一步检查比色杯、清洗机构、样品针和试剂针的运行状况,测试质控及样本均未发现异常现象,仪器正式启用;


8正常反应曲线:


8.1 2 Point End法DBIL、PA、Glu项目反应曲线



8.2 Rate A法TBA、UREA、AST项目反应曲线

    


总结


导致上述反应曲线异常的可能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硬件方面:


1.1样品针、试剂针、搅拌棒脏污(特氟龙涂层老化,携带率增高);
1.2清洗机构清洗针、液路、电磁阀堵塞;小白块老化;水压降低,清洗能力下降;
1.3使用劣质清洗剂(酸性、碱性)导致清洗能力不足;
1.4光源灯、比色杯恒温槽,脏污、老化、有划痕、变色、黏附率高。
1.5每周需要执行杯空白检测。


2应用方面:


2.1样本反应的吸光度值小于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值,首先检测参数是否设置是负反应。如果不是负反应的话,要看是不是试剂空白的问题,执行空白定标,再加做质控。如果此次试剂空白跟前几次的试剂空白相差较大的话,可能试剂污染,需要更换新的试剂,批号不同切记混用,并且每次定标数据都需要记录,便于对比。
2.2病人标本存在黄疸和脂血,黄疸的标本需稀释,脂血的标本则需超速离心后取透明血清/浆上机测试,可降低样品空白,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2.3结果偏低接近于0,此种情况执行空白校准就可以解决。
2.4病人标本有基质效应,影响测定结果,可以将病人的标本稀释,减低基质的影响再重新检测。
2.5样本量少导致负值出现,特别患儿。可将血清/浆吸到样品杯中上机测试或者减少项目。
2.6血清浆含有纤维蛋白或凝块,同一标本出现多个项目出现负值,特别是透析患者高凝状态的血清/浆容易导致样本针空吸或堵针。温浴后离心,挑出纤维蛋白与凝块。


3.试剂与人为方面:


3.1连续多个样本同一项目检测都出现负值,需要核查试剂位置、效期、污染、变质,不同批号不能混用,不要重复倾倒使用同一个试剂瓶,更换批号需要执行定标。
3.2优化试剂/项目设置,通过设定项目的检测顺序,使被污染项目与携带项目保持距离,降低携带污染。

对于以上情况涉及到生化分析仪项目的检测原理、方法以及反应曲线特点,所以必须要弄清原理,才能清晰定位找到症结所在。因为试剂暴露空气中每天都在变化,吸光度也在变化,所以推荐每天执行试剂空白定标,既可以预防试剂降解,也可以减少被测物含量很低的标本出现负值的几率。

良好的维护保养是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保证,定期进行维护仪器、按时更换相应的正品耗材可以有效减少仪器故障的发生。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检验的高标准,促使进步。以临床、患者为中心,提供精准、高效的检测结果。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