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尿液复检规则经验分享

作者:张博  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 4561 2023-01-29

尿常规检查为检验界三大常规之一,是一项最基础的检验手段,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筛查。

尿液理学和化学检验简单、安全、无创伤性,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有重要意义。

针对本实验室所使用仪器及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为保证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在筛查泌尿系肿瘤上的精准性,现总结以下复检规则:

一、干化学与仪器镜检不符时

1、潜血阳性,镜检无红细胞时:湿片复检,镜下去看有无异常细胞,查询病例是否尿中存在溶血、肌红蛋白等。查见“”的情况需要制片染色后确定。

2、潜血阴性,镜检有红细胞时:湿片复检,镜下是否存在结晶或真菌等干扰,是否存在 VC 干扰结果;

3、白细胞酯酶阳性,镜检无白细胞时:湿片复检,镜下查看是否存在凋亡或溶解的 WBC ;

4、白细胞酯酶阴性,镜检有白细胞时:湿片复检,镜下鉴别是否为白细胞或上皮细胞,如湿片不能鉴别,还需染色鉴定;

5、尿蛋白阳性,镜检无管型时:湿片复检,是否为仪器漏检;

6、尿蛋白阴性,镜检有管型时:湿片复检,是否存在假管型的干扰,结合其他项目判断蛋白是否为假阴性。

二、干化学与仪器镜检相符时

1、潜血 2+ 以上:结合患者年龄,40~50岁,RBC 2+者需要复检,50岁以上,RBC 1+者需要复检。查见“”的情况需要制片染色后确定。

2、白细胞酯酶 2+ 以上:建议湿片复检是否存在仪器没有识别的细菌、真菌、上皮等,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判断是否为阴道分泌物污染;

3、尿蛋白 2+ 以上:出现此类情况,需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诊断,再根据仪器镜检结果,针对性进行复检,判断是否存在仪器漏检管型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类型的管型。

三、明显浑浊标本

仪器无法识别或识别错误时,需湿片复检;

鉴别是否存在大量结晶,以及鉴别结晶的种类。

四、明确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为“膀胱肿瘤/肿瘤术后”、“膀胱肿物性质待查”、“血尿/脓尿待查”等,需制片染色复检;

明显脓性尿液时,可直接进行推片染色,以免离心浓缩后标本过于浓稠;

明显浑浊的血性尿液,存在大量红细胞干扰,可采用离心后吸取白膜进行制片,可提高阳性率;

透明清亮标本可先进行初次离心浓缩至 1ml,再使用甩片机进行收集制片。

如患者留有导尿管或存在泌尿系有创操作,则需要根据治疗情况、病史、年龄等,综合分析,放宽复检规则。

五、仪器无法鉴别

仪器镜检拍到不能鉴别成分时,需复片镜检辨别;

镜下查见非尿液成分时需要排除是否存在留样时污染,如果查到寄生虫先排除污染后再考虑泌尿系寄生虫感染;

显微镜下依然不能识别时需染色确定。

以上情况需要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诊断以及近期是否进行尿路的有创操作等因素综合评估,而不是只要满足规则全部都要复检,积累经验,综合判断,根据经验来决定下一步操作。

建议各位检验科医生们,想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就必须不断的练习,从发现疑问到湿片复检,再到离心推片(细胞离心机制片),最后染色镜检,查找有疑问的成分,这一系列的操作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把整套流程熟悉、熟知、熟练才是一个技术的提高。

镜检技术是一门手艺,手艺就需要动手练习,练习就应该耐心勤快,勤快是学习知识的硬道理。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