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试验中假阳性,关系重大不可不知

作者:嘉会检验   6299 2023-02-13


小检做完今天的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试验,拿起反应板观察结果,有个阳性?!按照实验操作流程,阳性结果是需要复测并且做倍比稀释;同时小检查看了此患者梅毒抗体检查结果,梅毒抗体的检查结果为阴性,Trust复测结果为1:2的低滴度,并且小检注意到此患者是位孕妇。看到这样的结果,小检不免疑惑,患者到底有没有感染梅毒呢?如果没有感染梅毒,TRUST试验阳性结果怎么解释?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从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原理开始说起~
梅毒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对梅毒早期诊断,发现传染源及控制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梅毒抗体检测对指导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4-10周,血清中可产生一定数量的抗类脂质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根据检测所用抗原不同,可以分为二类检测方法: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原理
采用梅毒螺旋体提取物或其重组蛋白作为抗原,为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中抗梅毒螺旋体IgG或IgM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CLIA-梅毒总抗检测早期感染出现的IgM抗体和稍后出现的IgG抗体都是相同抗原剌激产生的,虽然在治疗后和疾病后期IgM反应减弱,但IgG抗体在治愈后仍会存在,甚至终生阳性。因此,梅毒抗体检测为阳性反应只能说明正在感染或既往感染,不能作为梅毒疾病活动与否的判定,也不能作为治疗监测手段。
TPPA试验用梅毒螺旋体提取物致敏明胶颗粒,此致敏颗粒与人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可见的凝集反应,明胶颗粒为玫瑰红色,便于肉眼观察结果。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原理

梅毒螺旋体一旦感染人体,人体迅速对被损害的宿主细胞以及梅毒螺旋体细胞表面所释放的类脂物质作出免疫应答,在3-4周产生抗类脂抗原的抗体(亦称为反应素),这些抗体主要是IgG和IgM型混合抗体。非梅毒螺旋体试验是使用心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作为抗原的絮状凝集试验,反应素与卵磷脂遇水形成胶体溶液,胆固醇遇水形成结晶。当抗原与抗体(反应素)混合发生反应时,后者即粘附胶体微粒的周围,形成疏水性薄膜。由于摇动、碰撞,使颗粒与颗粒互相粘附而形成肉眼可见的颗粒凝集和沉淀,即为阳性反应。

TRUST试验是VDRL试验的一种改良方法。TRUST将VDRL抗原重悬于含有特制的甲苯胺红溶液,在白色卡片上进行试验,检测血清或血浆中反应素,当抗原与样品中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肉眼可以观察到红色的凝集颗粒。



TRUST适用于各期梅毒的诊断,可用于疗效观察、判愈、判定复发或再感染。早期梅毒经治疗后TRUST血清滴度可下降或转阴,但有的人TRUST滴度从1:64降到1:2、1:1甚至维持在1:4或1:8,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不降了,总是降不到阴性,就保持在比较低水平的阳性上,这是属于血清固定现象,病人一般是梅毒治愈了,没有传染性。

试验结果判断



真相是?

孕妇为什么容易出现梅毒抗体阳性,到底是真阳性还是假阳性?

人体感染梅毒后,会在体内产生两类抗体,一类是特异性抗梅毒螺旋抗体,是诊断感染后的指标,但不能反映患者的感染状态,即使治愈后也会长期存在;另一类是抗类脂质抗体,TRUST是针对类脂质产生的抗体而不是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故无特异性。也就是说,凡是能够导致体内产生类脂质抗体的疾病,都能够使其检测产生阳性结果,从而出现假阳性。
看到这里,小检心中已然出现答案。
孕妇在妊娠期间,激素原因机体会被诱导产生抗类脂抗体或特异性抗体的交叉抗原,以此与机体中相关抗体发生反应,进而出现假阳性。
除孕妇外,还有老年人的梅毒血清学检查的假阳性率较正常人群高,特别是70岁以上、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白血病的高龄老人,TRUST和TPPA同时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在临床中,对于出现炎症感染、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老年患者应该通过检测滴度诊断 ,减少误诊的发生 。

其他出现假阳性原因:

①试剂因素:试剂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一旦超过这个使用年限,便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一定的差异。
②标本因素:血液标本不合格、离心处理不合格、细菌污染以及标本溶血等是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③病理因素:麻风患者、红斑狼疮、肝硬化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比较大。
研究发现,所有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TRUST半定量试验,滴度均≤1:8,其中91.23%的TRUST半定量为1:2。

参考文献:

[1梅毒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影响因素探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DOI:10.14164,i.cnki.cnl1-5581~.2015.21.040

[2] 梅毒诊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3-2018.

 部分来源:SIFIC感染官微、检验医学网等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