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常见的1-3S失控,如何分析处理?

作者:胡正军   2023-03-03

聊聊1-3S失控的出现和检验工作成本/效率
胡正军(省中)

Q1:生化检测系统结果较稳定,很多项目的CV均能控制在2%以内,甚至1%以内,质控规则的设置相对比较完善,但依然会出现3SD失控情况,如何看待这种失控? 


A:

CV,我想说一句,管理层不是一味的追求小,我的感想是实事求是的做质控数据很重要。当然,我们优越的封闭体系,所谓优越就是稳定、正确。确实挺多项目能把CV控制在2%,甚至1%。这个时候可以建议个性化质控方案,也就是规则可以少。再少都必须有1-3S、最好加一个-22S。工作中发现也确实会时常出现1-3S。


1-3S失控 

情况一

我们都知道1-3S是随机误差,如真的是随机误差,那么重测一次,大概率不会再出现1-3S了。

假如某个项目这种情况(1-3S失控)出现的很少,什么叫很少呢,按照正态分布的规律,差不多0.27%,其实这是个正常的分布,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个1-3S失控为假失控。这个时候这个失控点在累积CV的时候应该保留,也不至于你的CV会越来越小。


1-3S失控 

情况二

①复测质控还出现;

②或者说患者样品比对提示系统误差(做一两个就够了);

③或者一个极端的1-3S。


作为工作人员应该能够快速判断这里有误差、有问题:会不会试剂放在仪器里时间长了;会不会是加试剂加错了。

应该立即整改:换试剂、校准、再质控(验证有效性)。还要关注已发报告患者数据。


1-3S失控 

情况三

第三种情况,我们也碰到过,随机误差的机会增加了。就是某体系、某项目频繁出现1-3S。如果都复测、重测在控的值代替之前失控的1-3S值,就会出现SD越来越小,这样出现1-3S的机会会进一步增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造成了IQC资源的浪费,失去控制的价值。



如何确定随机误差机会增大?

通过多个患者样品复测,看看一致程度。或者我们通过质控发现问题,临时、随时启动精密度性能验证。


根据经验:会不会有些项目、有些体系在一早上质控的时候,会不会温度不够、试剂混匀不充分等原因导致随机误差增加。出现13S机会增多。这些出现,需要我们去思考,想办法去规避。







Q2: 实验室该如何处理,才能既保证检验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保证临床需求的高质量?

Answer 1

之前提到的不要随机误差机会增加了,再一味的复测,导致CV小。增加了成本,其实这个成本倒是小事,耽误了顺利工作、影响TAT,才是我们专业人员更要思考的。

Answer 2

第二,不是为了质控而质控,我们应该预防:比如注重试剂的开瓶效期、注重仪器的保养、注重校准周期、注重质控的操作手法、质控方案的合理等等。尽可能的使得我们的体系稳定、正确。这样西格玛就会大。体系好了,质控就轻松了,甚至可以减少质控。节省了人力、财力。

Answer 3

最后,我想说,作为检验的专业人员,我们更多的是注重检验质量,关注患者风险,而不是成本


还有质控放在第二、选好体系放在第一。一个优良的体系放着,按照规矩操作,质量不会差。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