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血糖危急值是谁造成的?

作者:骆玉婷 陈健锋 官燕飞 庄丑菊  中山市博爱医院检验科 6007 2023-03-10

早上刚忙完,同事就说有个危急值,我赶紧过去查看,一个14岁的患儿,血糖2.09mmol/L!!


看了名字,印象中这个患儿入院有一段时间了,没有糖尿病病史,虽在入院时低血糖:1.70mmol/L,但住院期间血糖一直都是控制得可以啊,怎么突然出现血糖危急值呢,难道病情出现新状况?根据我对本院儿科的了解,不应该啊。


带着疑问,为节省时间我习惯性地让一起值班的新同事用微量血糖仪复查,结果为10.0mmol/L!!诡异了,我自己也用微量血糖仪复查一次,血糖结果为9.9 mmol/L!我和新同事的结果比较接近,说明微量血糖仪操作过程没有问题,标本也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差异呢?难道是生化仪没吸到样?我检查血清,没问题,又上生化仪复查了一遍,结果还是2.09mmol/L。生化仪当天的质控和近期室间质评也都没有问题。那血糖值差别那么大问题出在哪里?


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危急值肯定是不能随便报的了,我一边让新同事与临床沟通,一边翻看试剂说明书和查看患者病历资料,更奇怪的是这位住院患儿在1月11日居然还出现过0.42mmol/L的血糖值!!有医学常识的小伙伴都知道,这个低血糖是分分钟要命的,但患者却没有相关低血糖症状。为了找出这个导致低血糖结果的“真凶”,我还是带大家先了解下该患儿的病情。

   

01
案例经过
患儿张某,男,14岁,确诊为慢性肾衰5期,于2022年12月1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为阵发性咳嗽,伴咳痰,非痉挛性,非犬吠样,无发热,无鼻塞、流涕。


于2022年12月20日05:00左右出现气促、呼吸困难,伴胸闷、意识模糊,无呕吐,无胡言乱语,无抽搐等,立即至镇区人民医院就诊。监测SpO71%,完善胸部CT提示重症肺炎,予“气管插管、头孢孟多酯、丙泊酚”等处理,患儿病情无明显好转,遂予转运呼吸支持下上送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


儿科急诊拟“昏迷查因”收进PICU,患儿起病后精神、食欲差,解2次黄色稀便,无黏液、脓血,小便正常。到达PICU交接班时患儿突然出现心跳骤停。


入院诊断:1、意识模糊查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2、呼吸心跳骤停;3、重症肺炎;4、重度贫血;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该患儿入住PICU当天第1次测床边血气显示为低血糖1.70mmol/L,高血钾6.7mmol/L,离子钙0.62mmol/L,PH值为6.89,PO202mmHg,PCO22mmHg,全血乳酸10.8mmol/L。


经过治疗,该患儿病情逐渐稳定,后续测得的血糖、血氧、血钾稳定皆为正常值,至1月11日生化仪血糖测得值突然下降为0.42mmol/L,但是临床床边微量血糖仪测得值为17.0mmol/L,后续3次的空腹血糖值生化仪测得皆为危急值,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2.91mmol/L,但是临床床边微量血糖仪测得为高血糖,两者极为不相符,1月16日和1月17日用四种方法学测得四种结果,其中己糖激酶法和酶电极法接近。如下图所示。



在12月26日该患儿转出PICU之前,3次送检验科葡萄糖检测值与PICU床边血气酶电极法测得血糖值相近,据查证这3次恰好是透析后抽血送至检验科,结果与患儿病情相符。但是12月27日该患儿转出至普通病房后,于1月10日同样是透析后抽血送检验科,结果也与病情相符。1月11日始该患儿每天早晨7点多未透析空腹抽血送检验科,检验科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于是出现如下结果:


1月11日该患儿检验科血糖结果提示严重低血糖!!!



但是临床床边餐后血糖却提示糖尿病



于是1月12日该患儿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如下:



1月14日始该患儿检验科血糖结果仍然提示严重低血糖。



但是临床床边餐后血糖却提示糖尿病。

   


02
案例分析

16日我当班时遇到如此与临床不相符的结果马上和同事一起开始查阅资料和仔细阅读试剂说明书,再对比临床用药记录,发现了一个可能影响患儿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微量血糖仪脱氢酶法测定血糖的因素:VitaminC


Vitamin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还原性,在临床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可用来治疗坏血病、各种急慢性感染、出血性疾病等,也可用于感冒、肥胖者、老年人的保健和抗癌等。该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重症肺炎,儿科PICU对该患儿入院后进行积极治疗,入院6天后病情明显好转于12月26日转出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其中有两项治疗措施影响该患儿体内的VitaminC的浓度:

(1)该患儿从12月21号开始至1月17号每天均输注VitaminC0.5g/2ml*10支,共5g(是常用剂量的10倍)。

(2)该患儿确诊慢性肾衰5期,入院后当天开始行规律的血液透析治疗,相关研究发现透析会导致VitaminC严重丢失。


12月21日-12月27日,1月28日-1月17日长期维生素C医嘱:



该患儿确诊慢性肾衰5期,入院后当天开始进行了规律的血液透析治疗。


  

试剂说明书、临床操作规程和大量的文献说明,维生素C对血糖测定的4种方法学的影响均不一样。


(1)葡萄糖氧化酶-偶联比色法(GOD-POD法):如果静脉输注VitaminC使其在血液中的浓度>5 mg/dl,VitaminC会先与GOD-POD法中偶连的POD先反应,导致POD消耗而无足量的POD把还原型的生色原氧化成氧化型生色原,最终会导致血糖检测值偏低。GOD-POD法检测血糖的浓度与VitaminC的浓度成负相关。


(2)微量血糖仪用葡萄糖脱氢酶法:葡萄糖脱氢酶催化葡萄糖脱氢,氧化生成葡萄糖酸内酯,这种作用会产生无害的直流电电流,血糖仪依此判读血糖值。如果静脉输注VitaminC使其在血液中的浓度>3 mg/dl,会导致血糖检测值与VitaminC的浓度成正相关。


(3)血气分析仪酶电极法:该法中氧电极只监测高度特异的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反应,且电极检测到的是样本的最大氧消耗速率,因而它不受大气中氧的干扰,不受Vitamin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还原性物质的干扰,也不受溶血黄疸、乳糜等其它代谢物的干扰,其测定结果与参考方法最接近。


(4)己糖激酶法(参考方法):如果静脉输注VitaminC使其在血液中的浓度>30 mg/dl,会导致血糖检测值产生影响。然而实验证明,VitaminC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3200 mg/dl时,对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影响甚微,可忽略不计。


而该患儿每天均输注VitaminC0.5g/2ml*10支,按照小孩的血液量4升算,排除代谢外,血液VitaminC的浓度为1.25g/L(125mg/dl),远超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微量血糖仪脱氢酶法的影响阈值,所以才会出现两组走向相悖的血糖结果。


1月16日和1月17日的4种方法学比较提示,该患儿血糖检测是受到了VitaminC的干扰,16日、17日改用己糖激酶法后测得4.58mmol/L、5.14mmol/L的血糖值,与患儿病情相符。18日开始临床停用VitaminC,后续测得血糖值于患儿病情相符,患儿于20日顺利出院。


到此,大家可能已经清楚这个“真凶”是谁了,没错就是VitaminC,这里面还有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帮凶”,就是血透患儿血透过程中,大大降低了血液中VitaminC含量,所以血透后送检的血糖值因无VitaminC的干扰,与病情相符。


03
案例小结
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机体许多组织、脏器都是以葡萄糖来作为能源,尤其是大脑细胞,主要的能源是依靠葡萄糖,所以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应该在一个恒定的水平,过高过低对机体来说都是一个病态。


正常人空腹血糖数值是3.9-6.1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如果血糖浓度低于2.8 mmol/L或者糖尿病病人的血糖低于4.0 mmol/L就发生了低糖血症,发生低糖血症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细胞损伤最大的;如果空腹血糖>5.7 mmol/L考虑空腹糖耐量受损,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考虑糖耐量减低,都属于血糖偏高的状态;如果血糖在空腹≥7.8 mmol/L,在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就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是一个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机体的损伤也很大。


血清葡萄糖是临床生化检验中的重要指标,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含量会因病态的不同而有所变动。在临床上,由于血糖浓度是许多疾病的病症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治疗监控和疾病预防等必不可少的首选指标。因此,对其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对检验结果尤其是异常结果要有警觉性,及时与临床沟通,确保实验室所出具的报道及时准确的反映患者的情况,辅助临床医生更好的治病救人。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