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搞错了?

5月21日血培养仪报阳,卸下培养瓶转种至血平板和巧克平板,诧异地发现患者两份血培养标注的标本类型竟然是肺泡灌洗液和痰。是贴错标签了吗?还是哪环节弄错了?立即联系患儿住院科室,儿科重症监护室主管医生明确的回复:“没错!是肺泡灌洗液和痰,该患儿重症肺炎病情很重,为增加检出率所以打进血培养瓶送检培养,培养结果请及时反馈!”进行革兰氏涂片染色,发现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及时报告了临床医生。第一次遇到此异常送检情况,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讨论一  呼吸道标本打血瓶——这种情况做不做?

这株金葡特别干

5月22日,两标本血平板均长出深黄色溶血菌落和白色、灰白色大小不等菌落,三四种菌生长;巧克力平板无菌生长。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在了深黄色β溶血菌落和白色皱褶菌落上。

原始平板(哥伦比亚血平板)

深黄色β溶血菌落与黄杆菌属和奈瑟菌属形态非常相似,菌落干燥且颜色深黄,形态不典型。分纯培养后呈典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形态,β溶血明显。通过质谱分析鉴定深黄色β溶血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深黄色干燥菌落分纯

讨论二  这株金葡发不发?

诺卡现形

白色干燥皱褶菌落:菌落表面有皱褶、周边有凹陷感,如“咬琼脂”形态,诺卡菌的典型特征。果然涂片革兰阳性杆菌,抗酸染色弱阳性。

诺卡菌分纯菌落

诺卡菌革兰染色

诺卡菌抗酸染色


诺卡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磺胺类为首选药。大多皮疽诺卡菌感染患者都存在某种形式的免疫受损,可引起肺部病灶向其他组织器官扩散。这株药敏如下:


由于患儿感染严重,为快速查找病原体取其肺泡灌洗液进行了mNGS检测。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总reads数186,可信度较高;烟曲霉总reads数24。

NGS没有诺卡菌?

讨论三 

 BALF培养(经血瓶增菌)发现诺卡菌大量,mNGS没有发现,为什么?

回顾及跟踪——病史回顾及病例追踪
患儿因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年余,呼吸困难1年余,自身免疫力差,期间因发热、咳嗽、肺部反复感染住院五次余。5月20日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入院。通过相关检查和既往病史主要考虑移植后闭塞性支气管炎、肺炎,予以“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百炎净+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监测患儿体温及感染指标。当天患儿血气PH值降至7.017,二氧化碳分压13.00Pka,通过创伤呼吸机辅助通气,人机同步改善呼吸。几天内出现多次危机病程处理记录,PH值低至6.95,二氧化碳分压低至10.3Pka,N-端脑钠肽前体763.2pg/ml,钠离子130.1mmol/L,C反应蛋白91.6mg/L,血常规白细胞2.8*109L,血红蛋白84g/L,血小板81*109L,感染严重。期间患儿家属积极配合诊疗, 临床予以抗感染、纠正呼吸、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相关血药物浓度,输注新鲜血浆、去白红细胞、血小板等。

药敏试验结果可见各类抗菌药物大部分敏感,更有利于临床明确用药方向,以此作为抗感染用药依据,继续予“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百炎净+伏立康唑”抗感染方案治疗。5月26日患儿病情有所改善,然而痰标本培养出大量铜绿假单胞菌,菌落较纯。“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百炎净+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方案有效,金黄色葡萄球菌、皮疽诺卡菌和真菌未见生长。因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 ”天然耐药,“百炎净+伏立康唑”不能作为常规药物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以铜绿假单胞菌作为条件致病菌被筛选出来,提示临床应改变用药方案。

是一株非常敏感的铜绿:

患儿骨髓移植后机体免疫力弱,容易受不同细菌的反复感染,微生物室重点跟踪该患儿,密切关注病原送检情况,继续积极与临床保持沟通。诺卡菌背景知识

卡菌属是一群专性需氧、能形成气生菌丝、有孢子的革兰阳性菌,形态与放线菌属相似。包括13个种,其中星形诺卡菌、巴西诺卡菌、皮疽诺卡菌、豚鼠耳炎诺卡菌、南非诺卡菌、新星诺卡菌等6种与人类疾病有关。培养早期菌体裂解为较多的球杆菌状,分枝状菌丝较少;培养后期可见丰富菌丝体形成。在脓液、痰和脑脊液等临床标本中,为纤细的分枝状菌丝。抗酸染色弱阳性,生长缓慢,培养2~4天后有小菌落缓慢出现,淡黄色粗颗粒样,边缘陷入培养基中,表面干燥,白色或淡黄色。时间延长则菌落皱褶、堆叠如皮革样,表面有天鹅绒样气中菌丝体。触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皮肤感染通常与外伤有关,肺部及播散性感染多与宿主免疫缺陷有关。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AIDS患者、肿瘤患者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此菌常侵入肺部,主要引起肺部的化脓性炎症与坏死,症状与结核相似。诺卡菌易通过血行播散,约1/3患者引起脑膜炎与脑脓肿。在皮肤创伤,可形成结节、脓肿、慢性瘘管。在病变组织和脓汁中可见黄、红、黑等色素颗粒。治疗诺卡菌病首选磺胺类,通常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和妥布霉素耐药。免疫力低下者应配合支持疗法与免疫增强药。

编者按:

骨髓移植患儿的感染也一直是临床和微生物心中的痛。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元旦,一个十几岁的血液病患儿在家人陪伴下请假回家过了两天节,回来后突然高热,肺部感染。感染对于粒缺患儿猛如饿虎,仅仅不到36个小时,抢救无效,遗憾离世。对于他们,病原学诊断和正确及时的抗生素使用至关重要,也促成了临床医生“急于求菌”,用血瓶送检呼吸道标本的选择。对于这个病例可讨论的内容非常多,也可能是大家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比如:
医生用血瓶送呼吸道标本,做不做?
标本里的金葡(血瓶增菌培养物,未达临床意义数量,不优势,NGS有),报不报?
培养有诺卡菌,NGS没有,如何解释?
该类患者在“降阶梯、广覆盖”的时候是否要考虑到住院时长、有创呼吸辅助等情况,不要遗漏了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非发酵菌?
等等。
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希望患儿早日康复,拥有一个健康、快乐、充满阳光的人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谢晓英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