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检验项目十分重要,但却好像被遗忘了……

泌尿科那点事儿 4559 2023-10-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老龄化日益严峻,生育的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适龄青年不孕不育的现象突显,不育因素影响了全球超过15%的育龄夫妇生育后代。我国不育发生率与国际水平相当,由于男性生育力不断下降,国家适时放开生育政策,独生和晚婚晚育已成为过去。

无精子症是影响男性生育最严重的类型,约占男性不育的10%~15%,无精是以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为主,占比可达60%,由于病因和受损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异较大,严重影响男性生育力。

PART.01 NOA的现状

NOA是通过离心后多次检查精液未见精子,排除梗阻性因素,大多青年备孕时方才发现无精子。虽然NOA可以采取促生精方案治疗,但多数疗效有限,难以自然妊娠。

辅助生殖技术是NOA孕育后代最为有效的方式,获得精子的途径是通过睾丸穿刺或显微取精,穿刺未获得精子还可以选择显微取精手术获得精子。然而,显微取精也带来了睾丸的损伤,尤其是双侧睾丸切开取精术后,易发生睾酮缺乏。有经验的生殖男科医生根据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和过往经验评估显微取精获精率,但缺乏客观的评测标准;另外,诸多时候显微取精手术失败,翻遍睾丸没有精子,后病理证实为SOCS或生精阻滞,显而易见,对于这些NOA的显微取精手术是不适合的。

PART.0精液细胞认识不足

生殖男科医生对精液脱落细胞认识存在分歧,有专家认为意义显著;也有学者认为NOA直接促生精或取精便可,无需过多繁琐检测;还有诸多的医务人员对精液脱落细胞认识不足,错误的将精液中圆细胞判定为白细胞,认为有炎症或存在病原体感染,施以抗生素治疗,殊不知精液中生精细胞和上皮细胞也呈现圆形外观,统称为圆细胞。

精液中常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未成熟精子(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上皮细胞(前列腺上皮、精囊腺上皮、附睾上皮)等,各类细胞在湿片状态下难以辨识,通过特殊染色后加以分辨,这就是精液脱落细胞学技术。

PART.0精液脱落细胞学的由来与应用

精液脱落细胞学最初是由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检验医学泰斗曹兴午教授在1983年提出,曹教授潜心研究精液脱落细胞和睾丸组织病理数十载,在2017年撰写《精液脱落细胞学与睾丸组织病理学》一书,为精液脱落细胞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后由其亲传弟子袁长巍医生接手研究精液脱落细胞学至今已逾20载,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发表多篇论著阐述精液脱落细胞学的临床应用。

1.鉴别OA与NOA:检出生精细胞就是NOA

正常精液中可见大量精子和少量生精细胞,各级生精细胞按数量、比例有序排出,呈常态脱落。由于受损因素、时间和程度不同,生精细胞脱落状态和病理表现也不尽相同。OA精液没有精子,更无法检出生精细胞,但NOA生精细胞检出率为60~70%,精液脱落细胞学若可检出生精细胞,证实为NOA,排除OA,所以,精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作为OA和NOA鉴别的有效手段。

2.评估预测促生精治疗和显微手术获精率:检出精子细胞就有希望,数量越多获精率越高

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S)、生精阻滞、生精功能低下是NOA常见的三种病理类型,多种病理类型混合临床常见。一份精液脱落细胞学报告可以很好的反应NOA睾丸的生精状况,基本与病理结果相符,精液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若可以观察到各级生精细胞,尤其是有大量精子细胞,说明睾丸生精功能低下,促生精治疗或显微取精获精率较高,而SCOS和生精阻滞往往临床干预效果不佳,除外存在明确的局灶生精。

3.识别精液中白细胞:圆细胞多不一定是感染,但白细胞多就是炎症

精液圆细胞不仅仅是指白细胞,还包括生精细胞和上皮细胞,生殖道感染精液中白细胞会显著升高,常见于附睾炎、精囊炎、前列腺炎,通过对精液涂片后进行瑞吉氏染色,可以鉴别精液中的圆细胞是生精细胞还是白细胞,又或者其他,还可以了解白细胞的具体类型,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以指导临床精准治疗。

图片由袁长巍医师提供

PART.0被遗忘的角落
虽然总结了精液脱落细胞学诸多的临床应用,有助于生殖男科鉴别OA与NOA、识别生殖系统感染和评估睾丸生精功能,但依旧沦落到被遗忘的角落,考虑可能的原因有三:
第一, 由于精液脱落细胞种类繁多和多种因素影响,人工检测脱落细胞耗时费力、经济效益差,不利于该技术推广;
第二, 熟练掌握精液脱落细胞学这一检测项目的专家凤毛菱角,有时也存在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科发展停滞不前;
第三, 精液脱落细胞学宣传宣教太少和医务人员认识偏颇,也是精液脱落细胞学技术沦为“被遗忘的角落”的重要因素。
仅以此文献给已逝的精液脱落细胞学鼻祖曹兴午教授!愿天堂没有痛苦!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