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生化结果时遇项目数值连续偏低,原因为何?
前言
当审核报告时偶遇同一科室连续降低的某个项目,在考虑引起的项目降低原因时,是否是因为试剂,仪器引起的误差?还是病人本身疾病引起的?还是其他因素引起呢?
案例经过
生化审核报告时,连续遇到胃肠外科病人胆碱酯酶降低
病人1生化报告结果:
病人2生化报告结果:
病人3生化报告结果:
病人4生化报告结果:
病人5生化报告结果:
病人6生化报告结果:
当日胆碱酯酶质控在控,定标曲线未过期,未更换试剂批号。
案例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病人连续胆碱酯酶降低呢?
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胆碱酯酶?临床检测胆碱酯酶有什么作用?人和动物的胆碱酯酶有两类,一类是真胆碱酯酶(ACHE),分布于红细胞及脑灰质等中:另一类是拟胆碱酯酶(PCHE),分布于肝、脑白质及血清等中[1]。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主要用于降低时的肝脏损伤和有机磷中毒的诊断。
为什么肝脏损伤时会有胆碱酯酶的降低?肝脏是合成拟胆碱酯酶的主要场所,当严重的肝脏损伤时,肝脏合成能力下降,导致血清中胆碱酯酶的降低[2]。本案例中由病人肝功能报告可以看出,未见转氨酶的升高,并且查看病人病史未发现肝炎等相关病史,基本可以排除肝脏损伤导致的降低。
为什么有机磷中毒时胆碱酯酶的活性会明显降低?有机磷毒剂是ACHE及PCHE的强烈抑制剂,测定血清CHE时,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抑制,导致其测量值的降低[3]。本案例中六个病人来自同一科室的连续降低,也排除了这种可能。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胆碱酯酶的降低呢?回归报告单,可以注意到每个降低的胆碱酯酶都伴随着低蛋白血症,为了方便比较现将病人相关结果整理如下:
有经验的老师应该可以看出来了,血液属于稀释状态,稀释状态下,病人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等都是降低状态。
总结 遇到连续降低的胆碱酯酶时,可以结合病人病史查找原因,本案例通过结合病人病史排除自身疾病的原因,进一步与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结果进行比较及临床沟通后发现了血液稀释导致的血清检测胆碱酯酶降低。 根据本科室《标本采集手册》的规定,输液后同侧至少要等待两个小时,异侧手臂至少要等待一个小时才能消除输液对病人常规检测的稀释作用,说明检验前对于检验结果的重要性,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标本采集的临床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 尹一兵,倪培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