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竟用绿茶做尿常规
作者:侯兵兵
前 言
尿常规检测作为我们日常医院“三大常规”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所做的标本本身不是尿液标本,而是其他的液体,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本文介绍一例以绿茶饮料作为尿液标本进行尿常规检测导致尿常规结果异常,现报道如下。
案例分析
患者女,23岁,因“入职体检”于2023年11月11日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初次体检尿常规结果显示”尿蛋白1+”其他项目均正常(如图1),于2023年11月13日再次来我院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显示“尿液葡萄糖3+,尿液维生素C 2+,尿液PH值为5.0”,尿常规复查检查结果(如图2);
图1
图2
由图1和图2我们知道,该患者尿常规复查结果与初次体检结果相比虽然尿蛋白变成了阴性,但是,尿液葡萄糖,尿液维生素C,尿液PH值与初次体检时结果相差很大。
于是,按着我实验室制定的“异常结果报告处理流程图”(如图3)进行处理。
实验室异常结果处理流程图
图3
具体处理结果如下:
(1)标本复核:标本状态良好,未见明显污染物、血尿等异常(如图4);
图4
(2)仪器状态:仪器状态良好未见仪器异常报警信息。
(3)质控状态:质控状态良好,未触及我实验室“1-3S,2-2S”质控规则。
(4)结果复测:对该复测尿液标本在另一台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上进行复测,结果一致。
(5)询问受检者本人:本人表示为快速获得正常体检结果用绿茶饮料代替尿液标本进行检测。
(6)重新采集标本复检:对患者尿液标本进行重新采集,其结果与第一次体检结果一致,尿蛋白结果仍为1+。
由以上处理结果可知该患者为使自己体检结果快速得到一个正常结果,于是在尿液留取时用绿茶饮料代替尿液标本送检,从而导致前后尿液检测结果相差较大。
于是,我们拿到绿茶饮料观察其配料表,发现其配料中主要包括了白砂糖、果葡糖浆、维生素C、柠檬酸等(如图5),这也与我们图2检测结果相匹配。此时,两次标本结果相差较大的原因也真相大白!
图5
解决方案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检验前质量控制,尤其是尿液标本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比较难以把握。我们要严格把握标本采集这一关,宣传标本正确采集重要性,避免患者找人代替留取、标本中混入其他液体等。
小 结
尿常规(尿干化学)检查的主要是通过尿液与试剂条中的化学成分产生化学反应后出现颜色变化,从而对尿液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成分进行(半)定量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平[1],但是其无法检测标本是否真的是尿液标本。因此,受到试剂局限性的影响该案例在对受检者“尿液”(绿茶饮料)进行复查未能检测出标本为非尿液标本。而绿茶饮料中含有白砂糖、果葡糖浆、维生素C、柠檬酸等成分,能与尿常规试剂中的葡萄糖、维生素C和PH试剂反应,从而导致结果异常。
尿液常规检测,本身就是通过对患者尿液化学成分检测从而反映人体健康状况。如果所测标本并非患者本人尿液标本,其测定结果并不能反映患者真实身体状况,有可能会误导医护人员导致误诊误治,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胡瑞.干化学法测定尿糖定性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2012,15:185.
内容来源 | 医家小二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