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冷凝集标本怎么办?

医家小二 5090 2024-05-09

作者:侯兵兵

冷凝集现象在我们检验科日常血常规检测过程中时有发生,其对血常规分析结果能够产生很大影响(会导致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异常升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很有可能导致临床误诊误治。本文我们遇到一例因冷凝集导致血常规结果多项检测项目异常的案例。

案例经过 

患者,女,10岁,因发热、咳嗽,在我院急诊科就诊。检验科对其血常规结果进行审核时我们发现该患者多项指标异常,且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异常升高(842g/L),具体报告如图1。

图1

由图1我们知道该患者血常规报告显示红细胞计数1.28×1012/L(降低),红细胞压积0.190(降低),血红蛋白值正常,平均红细胞体积124fl(升高),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24pg(升高)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842g/L(升高)。该检测结果严重不符合常理,检测结果不符合血常规结果审核“三三三”原则,检测结果不可信!

于是,我们对其标本在另一台仪器上进行复查,复查结果一致。此时,我们观察标本状态(如图2),我们突然发现标本在采血管壁上呈现细沙颗粒状,冷凝集!?

 

图2

为了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冷凝集,于是我们把患者血常规标本涂片镜检,镜检结果如图3。患者血液标本涂片镜检我们可见红细胞呈现多个红细胞聚集在一起的现象。此时我们可以确定,该标本结果异常是由冷凝集导致。

图3

解决方案

经查阅文献[1],血常规标本出现冷凝集时比较常见且方便操作的解决方法大概分以下3种:1.直接将患者标本于37摄氏度水浴箱孵育30min后上机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是对于冷凝集素滴度较高的血液标本,效果比较差)2.直接将患者血浆离心分离后,用仪器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置换血浆,除去冷凝集素。(该方法操作复杂,且置换血浆时会导致白细胞、血小板降低)3.将患者标本按仪器预稀释模式下要求稀释标本后,再把稀释后的标本放置37摄氏度水浴箱孵育30min后上机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对于冷凝集素滴度较高的血液标本效果也很好,该方法显著优于直接孵育法和血浆置换方法)于是,我们采用上述第三种方法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处理(按仪器要求稀释标本后,置37摄氏度水浴箱孵育30min后上机检测,同时涂片检查)。仪器检测结果和涂片镜检情况如图4、5。

图4

图5

由图4、5结果我们知道,该患者血液经过处理后再次检测,冷凝集现象消失,处理后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小结 

冷凝集,是指人体内冷凝集素达到一定浓度时(正常人冷凝集素滴度在1:16以下),在0-4摄氏度条件下可以使患者自身红细胞发生凝集,但是,此种凝集在37摄氏度条件时红细胞又可以完全散开从而使凝集消失。在日常临床检验工作中,因冷凝集导致检验结果异常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将报告审核发出,有可能会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严重时导致误诊误治、延误患者病情。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把控报告审核这一关,对异常结果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必要时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保证给临床一个准确的报告。

参考文献

[1] 刘聪玲,姜彦.冷凝集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处理办法[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4):404-405.

内容来源 | 医家小二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