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吧,MCV正常也缺这个!
前言
以前自己从血常规中抓巨幼细胞性贫血,一般都是看MCV>110fL才会考虑。
但是这两天从这个案例发现,原来还有例外的。
案例经过
8月30日,某患者,女,79岁,临床诊断:发热。
血常规结果,WBC 6.37×10⁹/L,RBC 3.12×10¹²/L,HGB 79g/L,PLT 137×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87.1%,淋巴细胞比例6.1%。
初看这个结果,老年人+贫血,在那一刹那,我首先想到的是多发性骨髓瘤。
(之前说过小技巧,老年人大于70岁,血红蛋白小于70g/L,有一定概率挖出多发性骨髓瘤。但不绝对,年龄不绝对,HGB数值不绝对,凡事都有例外。)
查看WDF散点图,未见异常。
放大RBC直方图,未见异常。
推片看看。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黑色:中性粒细胞,感觉并没有多分叶
绿色:血小板
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是指胞核分叶大于5叶以上。
其次,血片背景有许多染料沉渣并未冲洗干净。原因是,实习同学染色和冲片,主要问题在冲片。
(当时以为这血片没什么看点,于是交给同学练手,多给同学实践操作机会,多练多做才能发现问题。可结果却发现了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左边的有点看不清分叶情况
黑色:分5叶的中性粒细胞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蓝色:单核细胞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黑色:分4叶的中性粒细胞
由于同学冲洗的血片实在太多染料沉渣了,看的极其不爽。
自己上手,推、染、冲。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黑色:鼓槌小体,据说跟判断男女性别有关的,此处不做过多讲解,有大号曾发过文,感兴趣老师可以去搜索看看。
嗯,这下背景干净多了。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黑色:分3叶的中性粒细胞
绿色:大血小板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黑色:正常的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绿色:巨大血小板,体积堪比一个红细胞了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绿色:大血小板
黑色:杂质
红色: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红色:分6叶的中性粒细胞,分叶情况一清二楚,像葡萄串。取自片尾,发现没,也有染料沉渣,嗯,师傅也掉坑~
案例分析
数了下,大概有24%的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计算方法:24个多分叶核中性粒/100个中性粒细胞。
建议临床加做贫血三项。
查询生化结果,总胆红素 20.3umol/L,同型半胱氨酸 63.65umol/L。嗯,大概率是巨幼细胞性贫血了。
后期结果,叶酸正常,维生素B12降低。维生素B12 125.77pg/ml(参考范围180~916pg/ml)
这个案例令我惊奇的是,患者的MCV 83.0fL,并未大于110fL。也即是说,这是一个MCV正常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不可思议……临床患者真的太复杂多变了。
当然也有一种解释,就是有某种因素抵消了大红细胞的干扰,对的,缺铁性贫血+巨幼贫,就可以使得MCV假性正常。
这种也叫双相性贫血,但是查看RBC直方图却很漂亮,不像有两群红细胞混合的图形。
另外,这个案例我为什么会推片?
还有一个原因,患者是初诊病人,既往并无历史结果或既往史可查询。
所以,对于初诊贫血的老年人,记得推片看看。意外的收获说不定就这样来了。
内容来源 | 检验笔记
图片来源 | veer、ibaotu
排版 | znm
审校 | 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