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临床面对面】玻片法“AB+”型,凝胶微柱卡“A+”型,怎么解?

检验视界网 4322 2018-11-07

作者:M君


血型错误在检验科是零容忍事件,所以我们每个检验人内心对于血型都是绷紧了弦的,但夜班遇到做血型我们内心还是忧伤的,特别是大半夜,正是迷迷糊糊的,犯困已经到了极限,这时候再来个血型,真是头大,再出现个血型不符,内心真是崩溃的,但同时也让你睡意全无。而以下这个案例就是出现在夜班。


同事A半夜做的一个血型结果:该患者为一个9天的女性新生儿,而对于新生儿,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体内抗体含量低,同时母体的血型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新生儿体内干扰其反应,因此新生儿ABO定型我们只做正定型,而不做反定型。我们选用的是凝胶微柱儿童血型卡做的正定型,在等待离心的时间里同事又同时做了一个玻片法,也是因为夜间怕困多一种方法验证,这一验证就出现以下结果,顿时清醒......


1.jpg


以上结果判读:玻片法AB+没有疑问,而凝胶微柱卡的结果就让我们匪夷所思了,通常我们认为血型正定型是要达到3+以上才判定为阳性,所以一眼看过去就是我们通常会判定为A+,但心中还是存有疑虑,B抗原处有1+阳性拖尾。再加上先出来的玻片法的结果,顿时就让我们对凝胶微柱卡结果很是不解。那么这个过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了?由于这个医嘱并非急诊医嘱,夜班同事与医生沟通后,将这个问题留到我们白班来讨论,待我们查找原因后,再发报告。讨论后我们按以下步骤分析:


1.有同事提出,会不会是我们离心机不匹配的原因?虽然我们选用的是进口离心机,但血型卡是国产卡X,最好还是应该使用其配套的离心机。因为之前血型做过比对,当时结果显示没有明显差异,加上资源有限,我们尚且这样做的。但还是想排除下以上原因,毕竟新生儿的血型有一定的特殊性[1](弱抗原与弱凝集、抗体封闭、直抗阳性、脐带胶原蛋白的影响)。


2.jpg


 以上操作中让我们发现:国产卡X在使用其配套的离心机后,B抗原处由之前的1+变为2+,较前明显,但仍低于3+阳性;而进口卡搭配其配套离心机结果则是明显的“AB+”型。那么是卡的问题吗?但卡一直都这个厂家的,之前也没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其他可能没有?


2.我们接着考虑,会不会是该患者标本的问题,患儿本来就存在溶血,会不会是标本的红细胞碎片干扰。我们用0.9%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三遍,然后再配1%红悬加入国产卡X中,对比如图:


3.jpg


以上操作发现:B抗原处洗细胞后较洗细胞前2+明显,但仍不足以达到3+,那么主要问题应该也不是标本新生儿溶血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到卡的问题,按反应原理,抗原、离心力都没问题,那么卡自身包被的抗体有没问题了?


3.我们在添加红悬的同时分别加入抗A、抗B各50ul,结果如下图:


4.jpg


两者结果均一致显示AB+,与玻片法结果相符。最终我们讨论报告结果为AB+,且备注:建议一岁后随诊复查。


结语


总结整个思考的过程,我们一步步排查发现问题,最终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国产卡X包被抗体量不足或效价偏低。但一直以来都用的这种卡,以往并没发生此等情况,那这个是试剂卡批次问题还是什么其他原因?目前已经联系厂家一起解决。但引发我们去发现这个问题的初衷是血型鉴定中凝胶微柱卡法的准确率高于玻片法[2],微柱凝胶卡是一种更灵敏的方法[3]


对于血型鉴定的流程,科室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化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制定适合婴幼儿个体化血型鉴定作业程序,标本采集和处理的标准化要求,应用多少浓度红细胞悬液才能准确鉴定血型,多少温度和湿度才能确保抗原最佳反应,怎样的抗原抗体比例才能完全表达红细胞表型,如何解决ABO以外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干扰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最后再次向临床及我们的患儿家属呼吁:新生儿如果不是临床需求,尽量不查血型,不是不能检测,只是不宜,毕竟不可控错误的概率会远远大于成人。通常ABO抗原在生后18个月时才能充分表现抗原性,所以如果仅好奇,建议18个月检测血型。


参考文献:

[1]覃日吉,韦海春.新生儿ABO血型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7,28(17):2164-2166.

[2]周金安,刘慧芳.新生儿血型鉴定的常见问题和处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9):2285-2287.

[3]蔡旭清,孙爱农.新生儿血型检测的结果分析[J]检验技术与方法2014,35(11):1474-1475.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反对 0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