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临床面对面】一例临床少见的乙肝三系模式
作者: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郭传龙
审核: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肖传宇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都是一些常见的乙肝三系模式,主要包括:1,3,5(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高传染性,俗称大三阳);1,4,5(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或慢性乙肝,弱传染性,俗称小三阳);1,5(急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2,5(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2,4,5(康复期,开始产生免疫力);2(疫苗接种后或HBV感染康复后);4,5(乙肝恢复期);5(急性感染窗口期或既往感染过)以及全阴性(未受HBV感染)这9中常见模式。而我们这次报道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一种少见的乙肝三系模式2,3,5(非典型感染,少见)。
【案例】
患者李某某,男,54岁,由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疼痛,厌油食,尿黄,尿黄似茶样,纳差、乏力,于2018年4月28日以"肝硬化失代偿期"收入我院感染科。既往史: "乙肝"病史2年。曾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停止服用。否认其他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患者做了乙肝三系定性,HBV-DNA定量,肝肾功能等相关项目的检查。检查结果发现乙肝三系定性为2,3,5阳性(少见模式),HBV-DNA核酸定量结果为5.56E+4,肝功能异常。从检查结果中让我们疑惑的是病人有乙肝病史且病毒载量也是阳性,但乙肝三系定性检测结果为2,3,5阳性,并没有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分析】
HBV-DNA病毒定量结果说明病人体内的确含有乙肝病毒,但用我们科室乙肝三系定性试剂盒(新创)没有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起初我们怀疑该病人可能是由于乙肝表面抗原浓度较低或者体内乙肝病毒可能发生了变异导致我们不能通过乙肝三系定性试剂盒检出,遂即我们将该病人标本送到第三方实验室做乙肝三系定量和乙肝病毒基因测序检测。病人第一次入院检测结果如下图。检测结果显示乙肝三系定量为1,2,3,5(备注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为灰区阳性);乙肝病毒测序结果显示为正常,没有基因位点发生突变,检测结果表明该病人体内乙肝病毒株并没有发生变异,只是乙肝表面抗原浓度较低,用乙肝三系定性试剂盒灵敏度不高而不能检出。病人经过一个月抗病毒治疗后,好转出院。最后,我们建议该病人定期复查乙肝三系,我们也对该病人做定期追踪。
该患者在出院四个多月后,于2018年9月28日再次入院,这次入院的检测结果显示乙肝三系定性为1,2,3,5阳性,HBV-DNA病毒定量为<5.0E+2,让我们想不到的是病人四个多月后表面抗原又能检测到,我们又将该病人标本送第三方实验室做乙肝三系定量,乙肝三系定量结果显示为1,2,3,5阳性,且乙肝表面抗原为强性。
一直困惑我们的是病人第一次入院乙肝三系定性结果与第二次入院乙肝三系定性结果不同,为什么病人在第一次入院时乙肝表面抗原未检出,而在第二次入院时表面抗原又检测出来。病人两次入院乙肝三系定性和乙肝三系定量对比检测结果如下图:
通过比较两次病人乙肝三系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病人第一次入院时,其乙肝表面抗体浓度较高而乙肝表面抗原浓度较低,而在第二次入院时其乙肝表面抗体浓度较低而乙肝表面抗原浓度较高,这说明在两次入院期间该病人体内乙肝表面抗原浓度处于一个上升的过程,而体内的乙肝表面抗体浓度处于一个下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当体内乙肝表面抗体浓度较高而乙肝表面抗原浓度较低时,表面抗体在体内中和部分表面抗原,造成表面抗原不能检出,这就出现了病人第一次入院时的结果。而在随着病人体内的乙肝表面抗体浓度的逐渐降低,中和表面抗原能力减弱,表面抗原浓度升高,我们在体外就能够正常检出乙肝表面抗原,这就出现了病人第二次入院时的检测结果。这就提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多注意追踪这些少见的乙肝三系模式,也许会发现在追踪的过程中该乙肝三系的模式会发生转变。
参考文献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使用说明书(英科新创)
2.王健,闵福援.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01:113-115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