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气溶胶污染与生物安全性解决方案

作者: 朱佳男 胡雪凇 韩美贵 梁锐石 王晓岚 9169
2021-12-16

2020年2月1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指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3月4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进一步明确:由于在粪便和尿液中可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和尿液对环境的污染造成气溶胶和接触传播。


气溶胶是指由10nm~10μm固态或液态颗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血液、尿液、粪便、痰液、女性生殖道分泌物等等多种标本都有可能产生气溶胶污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防护指南(试行第一版)》中明确指出:(1)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咳痰、抽吸痰、BALF、PSB、组织等)含有病毒,有传染性。(2)病毒血症时的血液标本,有传染性。(3)部分患者有腹泻症状,粪便标本已证实有病毒分离,按有传染性处理。(4)胸腔积液少见,尚未证实胸腔积液标本的传染性,建议按有传染性处理。(5)尚无病毒载量信息的标本:尿液、胸腔积液之外的其他正常无菌体液(脑脊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后穹隆穿刺液、关节液)、腹膜透出液、精液、女性生殖道分泌物等,建议按有传染性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可能产生气溶胶的环节有很多,比如标本在采集、运输过程中的颠簸与泄露;打开试管塞或瓶盖时由于气压突然变化而产生的扰动;离心过程中试管没牢固盖紧;倾倒、转移液态培养物或上清液等。下面我们首先以常见的尿常规检测为例,分析如何减少气溶胶污染,提高生物安全性。


对于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尿常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2020年2月8日,第三军医大学及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在Medrxiv上发表预印文章,作者提出新冠肺炎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概率远高于SARS,高达63%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现蛋白尿,且64%的蛋白尿发生在患者被收治的早期;具有27%新冠肺炎患者尿素氮水平升高。同时作者强烈建议及时监测重症患者的肾功能,可能是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因此,作为肾功能的重要检测手段,尿常规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年2月22日,由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教授团队联合广州海关首次从广州本地被感染病例的尿液标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毒株,从而证明尿液很可能存在潜在的传染性,此发现对公共卫生安全防控有重要的警示和指导意义,同时也给检验技术人员敲响了警钟,一定要重视尿液检测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保障。


在常见的尿常规检测中,多数医院仍然采用敞口试管盛装尿液标本。标本不但在运送过程中很容易溅洒,在检测过程中伴随吸吐或震荡混匀动作,均有可能产生气溶胶污染;有些实验室因设备限制需对尿液标本进行离心以富集其中的有形成分,而在离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离心管破碎或盛装过满造成标本泄漏,离心结束前的制动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气溶胶颗粒,弃去上清、重悬浮时难以避免的搅动,同样会产生气溶胶污染;部分医院虽然采用了密封的尿试管,但进行测试时需要人工开盖后方能上机测试,不仅耗费人力,同时在开盖时同样极易出现气溶胶污染,并且在标本的回收、丢弃等过程中均不可避免的存在生物安全风险。


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尿液分析产品的领先企业,不但注重检测的精准,同时更加关注生物安全性的保障。迪瑞的FUS系列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及全新的MUS系列尿液分析流水线均采用了先进核心方法学,即流式图像技术。该项技术在实现了全球领先的25项有形成分自动分类的优异性能的同时,尿液样本无需离心,直接上机测试,从而避免了因离心环节导致的气溶胶污染与标本溅洒等生物安全性问题。


此外,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采用了专利的密封式尿液标本管,防止试管破损与标本洒漏,不但有效减轻异味,更保证了尿液标本在运输、存储、检测、倾倒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生物安全性。同时标本上机检测时自动闭盖穿刺进样,无需开盖,有效避免气溶胶污染,提高生物安全性,最大程度保护检验人员安全。


在妇科分泌物检测领域,同样不可忽视生物安全性问题。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不具有新冠病毒传染性。《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防护指南(试行第一版)》中指出:女性生殖道分泌物等,建议按有传染性处理。


然而,传统的妇科分泌物检测仍停留在人工图片,人工镜检的阶段。标本采集后拭子多置入开放的玻璃试管中,手工加稀释液、手工涮洗、手工涂片。因而在标本采集、运输、检测等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可避免的气溶胶污染等生物安全性问题。而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创的全自动妇科分泌物检测系统,在保证了测试的精准与标准化的同时,更是于妇科分泌物检测领域的生物安全性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先进的采样系统,拭子采样后折断保存于专利密封试管中,后续从运输到检测实现自动加细胞保存液、自动涮洗、自动开盖、自动上机吸样、自动检测干化学项目、自动染色、自动检测形态学项目,直到报告单的生成,全程无需人工操作,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生物安全性,减少检验人员的感染风险。


此外,在血细胞分析、生化检测、免疫检测等领域迪瑞同样关注生物安全性的的保障。BF-6900 CRP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闭盖穿刺,无需分杯,一管全血即可同时检测血常规与CRP项目,提升检测效率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气溶胶污染等生物安全隐患;CSM-8000模快化生化、免疫流水线,可选购自动开盖模块,无需人工开盖。该模块可自动旋转脱盖,相对拔盖式开盖更加轻柔,压力平缓释放,降低气溶胶形成风险;大容量样本台可实现长时间无人值守;一管血清标本可跨平台检测多项生化、免疫项目,无需分杯;轨道与检测单元加盖,最大程度减少各个环节的气溶胶污染风险。


关注与重视检测仪器的生物安全性是迪瑞对所有检验人无声的关爱。在“普及诊断科学,惠及普通大众”的征程上,迪瑞会不断锐意创新,用科技的力量与人文的关怀守护人类健康。


 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稿


参考文献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3. 黄成荣等. 气溶胶:并不是我们看的那样简单.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 6: 59-61.

  4. 卫生保健机构的环境感染控制指南.

  5. 钱华等. 呼吸道传染病气溶胶传染致病机理及预测方法. 科学通报. 2018. 63(10): 931~939.

  6. Wells WF. Airborne contagion and air hygien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5.

  7. Lim PL, Kurup A,Gopalakrishna G, et al. Laboratoryacquire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N Engl J Med 2004; 350: 1740e1745.

  8. J. W. Tang, etal.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aerosol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n and control of ventilation in healthcare premises.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06) 64, 100e114.

  9. Seth D. Judson, et. al.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Emerging Viruses via Aerosol-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s.

  10. 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

  11.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防护指南(试行第一版).

  12. 吴朝阳等人. 医院检验科感染性气溶胶的产生及生物安全防护. 职业与健康. 2008. 24(3): 217.

  13. D. A. RUTTER, C. G. T. EVANS. Aerosol Hazards from Some Clin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72, 1, 594-597.

杂志后跟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