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尿液干化学法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刘承锦 8867
2021-12-16

作者:刘承锦  刘云鹏  蒋泽军

【摘要】目的:利用干化学尿试纸条对常见中草药制剂进行对比分析测试,探讨中草药成分对干化学尿试纸条检测结果的干扰。方法:选取44种常见的中草药,按照基准剂量10克分别用500毫升纯化水大火烧开小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到的药汁重新稀释到600毫升后冷却到室温,利用多个品牌干化学尿试纸条分别测试,观察各品牌尿试纸条的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各品牌尿试纸条的糖、白细胞、酮体等项目阳性率较高,平均阳性率为糖37.1%、白细胞47.1%、酮体31.2%、隐血20.8%、胆红素14.9%,中草药成分对干化学尿试纸条的检测结果干扰明显。结论:中药成分对干化学尿试纸条的干扰具有普遍性,应予以关注,服用中药后的患者尿液在外观及理化指标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应避免用药期间进行尿常规检验,临床检验工作者遇到疑似用药标本或者尿检结果与理论不一致时应询问患者用药史,以免造成结果误诊。

【关键词】干化学法;尿试纸条;中草药;假阳性

尿常规检验是医院三大常规检测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检查意识的不断提高,尿常规检验普及率日渐增高。药物干扰在医学检验是一种普遍现象,新药的推出使得干扰因素日渐增多,笔者发现报道药物对检验干扰的文献都是西药方面居多[1,2],而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影响更广却少见报道。然而作为国粹的中医中药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却担任着重要角色,尤其是近年来中成药制剂(胶囊、颗粒、农本方、口服液等)的加工工艺不断成熟,中药的饮用已经非常便捷,在各大医院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中药在服用后除糖、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等被吸收利用外,大多数药物成分都是以原型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对尿液的外观以及尿液干化学检验带来较大的干扰,给临床检验工作者带来不少的困扰[5]。为了探讨中药对尿常规的干扰程度,本文筛选了44种常见的中草药单独煎煮后,把药汁稀释后进行7个品牌干化学尿试纸条比较测试,结果白细胞、隐血、酮体、胆红素的平均阳性率分别达到47.1%、20.8%、31.2%、14.9%,证明中草药对干化学试纸检验干扰明显,检验工作者应予关注。

一、材料与方法 

1. 设备材料:优利特500B尿液分析仪+14G尿试纸条(有效期:20200807);罗氏Cobas u 411尿液分析仪+Combur-10Test尿试纸条(有效期:20191031);爱科来AUTION ELEVEN AE-4020尿液分析仪+AUTION Sticks 10PA尿试纸条(有效期:20191031);西门子 CLINITEX Advantus尿液分析仪+Multistix10SG尿试纸条(有效期:20191031);艾康U500尿液分析仪+14项尿试纸条(有效期:20201211);迪瑞HC-600尿液分析仪+H14-Ca尿试纸条(有效期:20210504);美桥Mejer-600I尿液分析仪+Mejer-14A尿试纸条(有效期:20190919);光波电磁炉;其他配套器皿等。

2. 中草药:按照表1的清单,在腾龙堂药店准备各种中草药原药10克,其中麝香基准用量不足10克的按照原药的最小包装1克准备。

94.png

3. 药材处理方法:将粗药材分别用自来水冲洗2分钟后再用纯化水清洗一次(注意粉剂药材不能清洗),然后将药材放入适当清洁烧杯,加入500毫升纯化水,利用光波电磁炉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200目滤网过滤得到药汁,每种药汁分别添加纯化水稀释到600毫升,冷却到室温后分装适量到玻璃试管中作为标本待用,肉眼观察各种药汁的外观颜色并记录。

4. 干化学试纸测试实验:试验仪器和试剂转移到实验室,根据试纸条的测试要求控制实验室环境温度为(25±2)℃,湿度(60±10)%,按照各仪器及试剂说明书进行测试,取一根尿试纸条完全浸入中药汁样本中2秒钟取出,吸水纸滤干多余样本后放入尿液分析仪进行测试,等待仪器完成测试后读取结果。仪器检测完毕后将试纸条取出用目测法观察试纸条的外观颜色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浸液操作时要求将所有试剂块在样本中一步浸润到位,如一次浸润不到位需另取试纸条重新操作,因操作失误或者仪器故障原因导致结果出错的需重新测试。测试过程注意控制同一样本在不同仪器和试剂之间测试的同步性(时间差不超过30分钟)。

5. 数据统计分析:所有仪器和试剂测试完毕后,统计各品牌试纸外观反应颜色以及仪器检测结果,统计各品牌试纸条的阳性率状况,通过阳性率的高低的来判断中药对尿试纸条测试的干扰程度,比较不同品牌试纸受中药干扰程度。

二、结果

1. 外观颜色及干扰:中草药经过煎煮并稀释后,药汁的外观颜色总体上为黄色或者浅黄色,部分为棕色(表2、表3),其中棕色或者棕红色的样本可引起试纸条反应外观颜色总体偏棕色,使反应颜色为绿色体系的试剂块反应颜色偏土黄色,正常反应颜色为红色或者紫色的试剂块外观颜色也总体偏橙色或者棕色。

表2. 中草药汁外观颜色分布情况

95.png


表3. 外观颜色偏深中草药汁

96.png

2. 干化学试纸条检测结果:七个品牌干化学试纸条的阳性统计数据证明,葡萄糖、隐血、白细胞、酮体项目呈现出较高的阳性率,不同品牌之间在隐血、胆红素、亚硝酸盐项目阳性率差异较大,但阳性率偏高的项目趋势基本一致,各项目的阳性数据统计如下(见表4、表5)。

表4. 中草药汁不同品牌尿试纸条阳性结果分布情况(种)

97.png


44种中药汁7种品牌试纸的测试阳性数据进行统计(见表5)证明,中药成分引起葡萄糖、蛋白质、白细胞、隐血、酮体出现阳性具有普遍性,除却葡萄糖、蛋白质可能被人体代谢吸收降为阴性外,其他项目的阳性比例仍然较高,尤其是白细胞项目,不考虑品牌差异,受影响率达到90%,隐血和蛋白质项目主要是某进口品牌试纸的测试灵敏度较高,出现了较多的弱阳性结果。

表5. 44种中草药汁各项目出现阳性的品牌试纸统计

98.png


三、讨论与分析

1. 考虑中草药的使用剂量受品种以及治疗目的不同差异性,其用量通常在5克到15克不等,本试验采用大多数的中草药的基础用量10克为准,同时考虑到中药的服用代谢过程,本实验参考普通成人80%药物平均代谢时间6小时左右排尿量为600毫升进行模拟试验,因此各种药汁的实际浓度与真实的代谢过程略有差异,但不影响本实验验证中药对干化学试纸条测试结果的干扰判断。

2. 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通常包括糖类、蛋白质、氨基酸、油脂、色素、维生素、皂苷、生物碱等[3, 4],色素使中药汁呈现不同的外观颜色,药汁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可与干化学尿试纸条的组分发生颜色反应,进而使试纸条的检测结果呈现阳性,相信医学检验界的同仁对2007年发生的杭州记者操作“茶水发炎”事件并不陌生,对于记者的职业道德行为我们暂且不论,但事实说明一点那就是茶叶中的成分(如茶多酚)与白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几家权威医院对茶叶水的检测结果均出现白细胞阳性就不足为奇,平时爱好喝浓茶的习惯也有可能导致尿液检验白细胞阳性。本试验过程仅为单纯的模拟中药煎煮出来的药汁浓度,未考虑药物成分经过人体代谢后的吸收、结构变化、尿液浓缩或稀释等因素,试验结果不能完全等同于口服中药后代谢尿样本的检测结果。实际上在代谢过程中,药汁中的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大多数被人体吸收利用,而其他的一些无法被吸收成分的干扰依然存在,本实验干扰结果仅供参考。

3. 从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本次影响试纸发生假阳性结果主要集中制含醌类和甾体类成分的中药。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含有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等带有酚结构,因此可以与白细胞配方中的重氮盐产生重氮化反应而显色,含此类醌成分常见中药如苦杖、大黄、何首乌、紫草(萘醌)、决明子等。酚类成分是中药普遍存在的成分,因此在本次试验中此类中药汁的干化学试纸试验白细胞项目呈阳性反应比较明显。从试纸条的白细胞试剂块反应外观颜色上看,由于此类药汁本身的色素含量较高药汁呈深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所以白细胞的反应颜色通常也偏黄色、橙色甚至棕色,与典型的白细胞酯酶反应出来的紫色还是存在明显区别,因此在临床检验应用上,尤其是在标本出现干化学白细胞阳性而尿沉渣镜检阴性的情况下,不妨从标本的颜色以及试剂块的反应颜色上分析是否存在药物干扰的可能性。中药中的醌类物质除了可以与白细胞反应外,醌结构同样具有酮基活性可以和试试纸条中的酮体发生反应呈阳性,虽然部分中药成分经过代谢后结构有所改变,但与试纸条反应的酚基、酮基等活性结构依然存在,对白细胞、酮体的阳性干扰不可避免。

4. 在隐血项目上,不同品牌试纸测试出来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罗氏、爱科来、优利特试纸的阳性率总体偏高,而西门子以及国产试纸艾康、迪瑞阳性率相对偏低,分析主要原因为各厂家试剂块配方成分差异所致,而引起隐血结果阳性的实验中药主要有陈皮、知母、柯子、麻黄、甘草、苦杖、决明子等。而在胆红素和亚硝酸盐项目上,各品牌的阳性率情况正好相反,西门子和迪瑞阳性率接近25%,在所有的品牌试纸中,呈现阳性反应的项目结果大多数分布在弱阳性到1+的浓度,如经过人体代谢后含量偏低可能转为阴性,限于试验条件限制,未做更深层次的验证。

5. 在临床医学应用上,中药制剂往往都是以配伍形式用药,因此干扰因素更为复杂,加上药物代谢周期差异性,建议患者在服用中药后24小时再留取样本进行检验,临床医生在开局化验单前,应该事前咨询患者近期的用药情况,检验工作者发现尿液外观异常时宜了解患者的饮食用药信息以便做出合理的诊断报告。

6. 综上所述,利用中草药煎煮获取的药汁进行适当的稀释后测试各品牌干化学尿试纸条,在葡萄糖、蛋白质、酮体、隐血、胆红素、亚硝酸等项目都出现较高比例的阳性结果,除去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吸收阳性率降低外,其他项目检测阳性率仍然偏高,说明中药成分引起干化学尿试纸条假阳性为普遍现象,在日常的尿常规临床检验中应引起重视,尤其是白细胞、隐血可以通过有形成分确认的项目,当干化学阳性尿沉渣镜检阴性且外观颜色异常(通常为茶色)时,药物干扰极可能性较大,但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有条件最好能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进行甄辩,以免延误诊断。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 马俊龙, 张时民. 实用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 人民卫生出版社. 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46-68

  2. 李承彬, 杨远荣, 何永贵.临床检验结果的药物影响[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1版. 4~15章.

  3. 周家驹, 谢桂荣, 严新建. 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出版: 植物中文名及化学成分.

  4. 杨云, 冯卫生.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手册[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年出版.

  5. 姜淼. 对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因素的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 第12卷 第7期: 28-29.

  6. 靳玲玲, 黄小琴. 临床常用药物对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干扰[J]. 医药导报, 2007, 26(4):437-438.

  7. 张湘琦, 兰爱纯, 唐和林, 周顺祥.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20(16):150-151.

  8. 李学海. 常见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药业 2014年 第23卷 第16期: 88-90.

杂志后跟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