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管理帮助医院全面管理POCT仪器 ——专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府伟灵主任

作者:府伟灵
2021-12-16

府伟灵.jpg

府伟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检验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科带头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密西西比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世界感染控制联盟(IFIC)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庆市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等学术任职。担任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主编、中华医院感染杂志副主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等期刊编委。



 《临床实验室》:尊敬的府主任,您好!很高兴您能再次接受《临床实验室》杂志的专访,继续探讨POCT信息化、网络化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今年3月《临床实验室》杂志的POCT专题中,您从POCT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POCT在临床科室及检验科的关系以及军事医学领域对于POCT的应用及需求与我们的读者进行了分享。现在想请您再从POCT实施过程及管理要求等方面来谈一谈信息化、网络化对POCT管理的影响与意义。


府伟灵主任:实验室所有的检测结果都应与信息化相关联,很多领域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都与信息化、网络化相关,而在临床实验室需要信息化处理数据越来越多的今天,同样对于POCT的数据也需要信息化处理。POCT分散在各个临床科室、掌握在个人手中,管理起来非常困难,如果有信息化的软件将分散的仪器与数据管理起来会非常方便。


在本次宁波装备展会上,我关注已有一些单位和公司开发了相关的软件,如罗氏IT1000软件,它能够把分散在各实验室的终端都能够和检验科的终端通过LIS或者HIS系统连在一起,这对POCT的质量管理非常有帮助,一旦分终端的质量不合格,那么总控端就会不认可分终端的结果,并派出人员对分终端仪器进行校准与调试,这样就达到了质量控制的目的,也很好地解决了目前POCT质控管理较乱的问题。特别是原本各分终端数据是不能保存的,一旦数据出现问题很可能引起医患纠纷,而信息化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IT信息化、产业化对POCT来讲是一种发展趋势,可以满足几大部分要求,一是需要快速检测,如急救;二是进入家庭,很便捷;三是扩展到灾害、救急、军事等领域。快速、灵敏、便捷、便于监测是适合POCT发展需要的特点,未来信息化、网络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覆盖到每个家庭,将每个人的信息通过大数据、云技术进行分析整合。


我们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是国内首批获得数字化医院称号的医疗机构,无纸化、网络传输应用得非常普遍也很成熟,但质量管理仍然是很重要的内容。


 《临床实验室》: 我们注意到您多次提到POCT的质量管理,想请您谈一谈如何看待POCT所面临的质量问题以及有何解决思路?


府伟灵主任:POCT是一种突破传统又极具潜力的快速检测技术,是检验医学发展的趋势,POCT的检验范围正不断扩大,已经广泛应用于病房、门急诊、手术室、监护室甚至海关、缉毒、社区保健站、私人诊所等。POCT因其具有的快速、有效、便捷等特点,正逐步走进家庭。POCT应用最有效的事例之一就是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我们知道心血管事件中的心脏救治是有时效性的,在2小时内采取治疗措施,治好的可能性达到40%;在1小时内救治,治好的可能性达到60-70%;如果立即救治的话,那么治好的可能性可以达到80-90%,可见时间对心脏病人的救治是至关重要的。当心血管事件发生时,快速检测是第一位的,做到边检查边救治。再比如,战场上大量伤员的救治需要先判定是否有大面积感染,再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因此POCT快速及时的检测效果在战场救治中也非常重要。同样POCT应用在家庭也具有方便、快速、易于移动、操作简单等优点。


虽然POCT因其所具有的显著优势而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医院管理来看,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缺乏质量控制,操作不规范,检测漏收或错收,数据是否可追溯,POCT检测结果的审查问题等。POCT的操作人员通常都不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质控难。1995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发表过床边体外诊断检验指南;2005年,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公布了POCT循证实践指南,对POCT的质量做出了具体的建议。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系统性、标准化的关于POCT的指南,也没有达成共识,甚至有些医院仍认为POCT的质控应该是由检验科来做,临床科室没法开展POCT的质控。


有些厂家的软件如IT软件,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用IT软件管控后,临床科室出结果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需要经过专业机构如检验科的确认。IT软件,能帮助管理分散在不同科室的POCT仪器,如急诊室的心肌产品、病房血气产品等并连入医院的LIS或HIS系统;可以对分散在各临床科室的POCT仪器定期进行校准和调试,检测仪器是否达标,只有达标的仪器才可继续使用,否则要对仪器进行停用并维护直到检验合格才可使用。其中最关键的质控管理使得只有通过质控通过的仪器才能进行检测,保证了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同时由检验科、医疗管理部门、临床科室三者一起协调安排相关人员的培训。这里可能对落实到病人家中POCT的质控会比较复杂,但目前已经有这样的设备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例如环保部门有监控全国排污情况的系统,包括排污时间、地点,对于无法派人监控的情况可由传感器即时监控,并通过卫星传输到网络进行监控。POCT也可以应用这一技术,由用户传到网络,用手机进行监测,这也将是POCT进入家庭后质控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POCT进入临床科室和百姓家庭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有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如何做好质量控制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POCT的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由专家达成共识制定相应标准。


 《临床实验室》: 您刚才提到了POCT在心血管事件中的重要应用与价值,想请您再详细介绍一下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POCT适合开展的检测项目?


府伟灵主任:心血管事件有最佳的救治时间,黄金两小时或者黄金十分钟,要求时效性非常高,因此开展POCT项目检测非常必要。同样,对于灾害医学,野战医学、军事医学也是需要现场快速检测。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POCT在野战医学的重要应用。野战医学有几大特点:感染率高、耐药性高、二次感染机率高。耐药性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期处理不正确引起的,面对新增伤员首先需要快速判定是否存在感染,开展如PCT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若确认感染再开展切开引流、抗生素治疗等救治措施。此外,还可以开展感染性疾病即各种常见细菌的POCT检测,包括各种流感细菌、抗腹泻病毒、常见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目前POCT在临床化学检测方面、在抗凝治疗检测方面、在临床常规检验中都有很好的应用。POCT对于需要快速检测如军事医学领域、心血管事件等有明显的优势,而一旦病人进入平坦期,更多的仍然是使用常规更准确的方法进行检测。


 《临床实验室》: 您提到美国有关于床边诊断检验指南,我国现在有哪些相关指南?您对指南的编制有何建议? 


府伟灵主任:2007年中国医院协会成立了床旁检测委员会,起草了《床旁检测管理办法(草案)》、《床旁检测临床应用指南》及相应的核查表。2010年发布了国家标准《POCT-质量和能力的要求》,2012年发布了《POCT的临床应用建议》,2014年出台《现场快速检测POCT院内管理建议(草案)》。


我曾参与主持过《中国临床实验室血液标本分析前标准共识》的制定工作,我们召集了近三十位专家,先后开过三次集体论证会,反复讨论不断修正并广泛征求全国各省市共计50多位专家、同行的意见与建议,最终定稿形成共识,并申报标准。此份共识既对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认可标准进行了操作层面的细化,也充分考虑了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并与之对接,可作为具体的实际操作层面通行的、细化的、明确的行动指南。这种模式也可以为POCT的专家共识或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采编:《临床实验室》卢彤